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诗歌文体概述与欣赏技巧(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音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中国古体诗的节奏主要在于平仄和顿的安排。一般说来,四言诗是二二拍的节奏,即每句两顿,每顿两个字;五言诗每句三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七言诗则每句四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

近体诗(格律诗)以及词曲的节奏要求更为严格,除了顿和字数的限制以外,还要合乎一定的平仄格律。按每个字的音调的高低升降,分成平声字和仄声字,在诗句中按一定格式交替使用,并和顿相结合。这种平仄的要求不仅加强了诗句内部的抑扬和声调的变换,而且加强了诗句间的对照,从而增强作品的旋律感,使全诗产生更悦耳的音乐效果。

诗歌音乐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押韵。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称韵脚。中国的古体诗大多是除第一句外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当然也有每句押韵或押韵无定则的。近体诗的押韵规定比较严格,除第一句外单句绝不押韵,双句必须押韵。现代诗歌包括自由诗在内押韵的方式比较自由,有句句押韵的,有双句押韵的,也有无定则押韵的。押韵能增强诗的音乐性,有助于情感表达,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得就像是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在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每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七字(间有八字),在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一种音节上的波动和旋律感。而叠字“轻轻”“悄悄”的反复运用,更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在用芭蕾舞步走路,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着欢乐的曲子。优美的节奏随着诗人的足迹而来,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起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这首诗的音乐性使得诗作自然清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