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外国散文欣赏(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苏格兰杀死白天鹅,

而把羽毛往这儿抛!

我估计这很可能是北方乡村用来降雪的一种咒语(因为那些灰色的高地区域充满了巫术),尽管那些专家们告诉我们,现在下的雪跟过去一样,但我们比他们知道得多,因为我想如今再也没有像过去那样多的孩子把他们的鼻子顶在窗子上唱着“雪花,雪花,快快飘!”今天早晨,当我第一眼看到这陌生的白色世界时,我止不住也希望能多下几次雪,那样的话,英国的冬天会更像冬天了。那些没完没了,灰蒙蒙而又毫无特色的风风雨雨的日子将被好几个月的洁白的雪和一幅严霜闪烁的风景所代替,我想,那该多让人高兴啊!我开始羡慕我的那些生活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的朋友,他们每年都能期待到一个真正的冬天,而且知道下雪的日期以及那场雪将会留到春天来临不会被糟蹋成黑色的雪泥。

白雪、严霜、然而是个晴朗充满阳光的天空,空气像饼干一样酥脆——这对我来说确实是真正的幸福。但随后我便发现这对我们是不行的。不出一个星期我们就会对它感情厌烦。第一天过后,这种魅力便会消失,除了那毫无变化的白昼的刺眼闪光和冷酷无情的寒夜,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令人销魂的倒不是雪,也不是如同铺满绒毯的世界,而是第一次降雪和那突然而又无声的变化。从这种多变和难以预料的风风雨雨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大事件。谁愿意把这种事物的状态换成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一个被日历控制着的大地?人们都这么说,在别的国家有气候,而在我们英格兰却只有天气。没有什么要比气候更单调无味了,它只能成为那些科学家和疑病症患者们的话题。但是天气却是我们大地上的克里奥帕特拉,而且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分享她那巨人般的情绪,应当永远谈论着她。我们定居在美洲、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在那些地方,气候与日历之间只有一个固定的条约,别无其他——我们一定会因为失去了她的淘气,她任意的恶作剧,她的勃然大怒以及她突然的哭泣而感到遗憾。清晨醒来再也不会是一番奇遇。我们的天气也许是变幻莫测的,却没有我们人有那么大的变化,它的多变只能与我们的无常相等罢了。阳光、风、雪、雨,在最初是那样地受欢迎,然而又是那样迅速地使我们厌倦。如果这场大雪延续一旬的话,我将从心里感到讨厌,而要为它的迅速告退感到高兴。不过它的降临已成为一件大事。今天具有一种品格,一种气氛,这与昨天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这已经经历了这一变化,感到自己也变得有点异样了,仿佛我正与新朋友们在一起,或者突然来到了挪威。一个人也许可以很轻易地花费五百镑钱去打碎心灵中那些冷漠的硬壳,但还不会有我今天早晨的感受深。这样看来,过一下简·奥斯丁的一个人物的生活也还是有些东西可谈的。

【欣赏指南】

瑞雪初降,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令人惊喜,仿佛童话世界里奇异的变幻,“在紧闭着的卧室窗帘外,一个巨大的变化场面正在形成,正如有无数好心的小妖和精灵正在忙碌着。”“屋外,昨天的花园现在已变成一片白色闪光的平面。花园那边的村子已不再是你所熟悉的那一簇簇屋顶,却出现了一个德国古老童话中的小村庄了。”这些优美的语句,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片洁白无瑕的神秘天地,安徒生笔下童话的情景再一次浮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清逸的情趣,一种新美的情调,一种近于圣洁的境界。

这篇散文的奇特之处还在于作者不仅仅写景抒情,还在结尾处阐发了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不出一个星期我们就会对它感情厌烦。第一天过后,这种魅力便会消失,除了那毫无变化的白昼的刺眼闪光和冷酷无情的寒夜,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令人销魂的倒不是雪,也不是如同铺满绒毯的世界,而是第一次降雪和那突然而又无声的变化。”在讲究闲逸的文字中,又寓托、揭示着一种更为深广的人生哲理、人文价值——人生活着,需要一种呈现出差异、变化和多样性的生存方式和生态环境。生活的美好在于自然能给予人不同的感受,阳光、风雨、雾岚、霜雪和云霞,都能引起人感情的共鸣,美丽如画的风景久看使人起腻,单调刻板,日复一日没有任何变化的生活令人感到空虚和无聊。而只有差异、变化和多样性,才能使生活和生命进入生生不息的更新、创造和进化之中,从这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态环境中,人才能获得肯定生命的快感和美感。

模块小结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种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的特点主要是形散而神不散。本章从散文发展出发,介绍了有关散文的基本文体知识,并且运用散文文体知识赏析了中国古典散文,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一系列名篇,对学生提高散文的欣赏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把有关知识转换为自己实际的欣赏散文、写作散文的能力。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先秦散文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归类。

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散文的分类。

4。散文欣赏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5。中学阶段学习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合散文欣赏的有关知识分析这篇文章的欣赏难点。

6。《陈情表》中,作者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

7。概括《徐文长传》中徐渭是什么性格的人?

8。简述《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

9。写出季羡林《黄昏》读后感。

11。阅读张爱玲的《爱》,并写出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漂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画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相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是烟和火……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1)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2)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