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人文素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

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

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11。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具体到个人,它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我国历来就是人文大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1998年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里“孔子的智慧”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又反过来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人文精神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无论在道德和心理层面上的感情、意志、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在政治层面上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还是哲学层面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是尽心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应对环境的问题,也就是正确地对待人生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荀子·宥坐》云:“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第五,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涵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宽容和忍让,这是人生的一种豁达,其关键在于有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

第六,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

链接

人文,简单来说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为: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其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是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是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只有技能和知识,而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文明准则,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给社会造成危害,也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品位。为适应时代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自身修养,我们都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社团活动、讲座熏陶、竞赛历练、社会实践等,这些都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以致用

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学习大量的人文知识,更需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你对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有何计划?

贴心提示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所以,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样需要人自由、自觉、主动地学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