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2 研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磨料的种类

磨料在研磨中起切削作用。研磨工作的效率、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与磨料有密切的关系,常用磨料的种类与适用范围见表6-4。

表6-4磨料的种类与适用范围

2。磨料的粒度

磨料的粗细用粒度表示。根据磨料标准规定,粒度用两种表示方法共40个粒度代号表示。颗粒尺寸大于50μm的磨粒,采用筛分法测定粒度号。粒度号代表的是磨粒所通过的筛网在每英寸长度上所含的孔眼数。因此用这种方法表示的粒度越大,磨粒就越细,如70#粒度的磨料就比60#的细。

尺寸很小的微粉状磨粒,用显微镜测量的方法测定其粒度。粒度号W表示微粉,阿拉伯数表示磨粒的实际宽度尺寸。例如,W40表示颗粒最大为40μm。磨料的粒度,主要应根据研磨精度的高低选择,见表6-5。

表6-5磨料的粒度选用

3。研磨液及研磨辅料

研磨液在研磨中起调和磨料、冷却和润滑的作用。常用的研磨液有煤油、汽油、10号与20号机械油、工业甘油、透平油及熟猪油等。研磨辅料一般是黏度较大,氧化作用较强的混合脂,如油酸、脂肪酸、硬脂酸等,有时添加少量的石蜡、蜂蜡充当填料作用。

四、研磨轨迹与研磨方法

1。一般平面的研磨

一般平面的研磨如图6-19所示,工件沿平板全部表面,用8字形、仿8字形或螺旋形运动轨迹进行研磨。研磨时工件受压要均匀,压力大小应适中。压力大,研磨切削量大,表面粗糙度值大,还会使磨料压碎、划伤表面。粗研时宜施压(1~2)×105Pa,精研时宜施压(1~5)×104Pa。研磨速度不应太快,手工粗研时,每分钟往复40~60次;精研时,每分钟往复20~40次,否则会引起工件发热,降低研磨质量。

图6-19一般平面的研磨

2。狭窄平面的研磨

为防止研磨平面产生倾斜和圆角,研磨时应用金属块作为“导靠”,如图6-20(a),采用直线研磨轨迹。如要把样板研成半径为R的圆角,则采用摆动式直线研磨运动轨迹,如图6-20(b)。对于工件数量较多的狭窄平面的研磨,可采用C型夹固定多个工件一起研磨,如图6-20(c)所示。

图6-20狭窄平面的研磨

3。圆柱面的研磨

一般以手工与机床配合的方法进行。

(1)外圆柱面的研磨

图6-21外圆柱面的研磨

工件上均匀地涂上研磨剂,套上研磨环并调整好研磨间隙(松紧以用力能转动为宜)。研磨环的内径应比工件的外径略大0。025~0。05mm,研磨环的长度一般为其孔径的1~2倍。用手推动研磨环,通过工件的旋转和研磨环在工件上沿轴线方向作往返移动进行研磨,如图6-21所示。一般工件的转速在直径小于80mm时为100rmin,直径大于100mm时,为50rmin。研磨环的往返移动速度,可根据工件在研磨时出现的网纹来控制。当出现45°交叉网纹时,说明研磨环的移动速度适宜,如图6-22所示。

图6-22研磨环的移动速度

(2)内圆柱面的研磨

内圆柱面的研磨,是将工件套在研磨棒上进行。研磨棒的外径应比工件内径小0。01~0。025mm。研磨棒工作部分的长度应大于工件长度,一般情况下是工件长度的1。5~2倍。研磨时,将研磨棒夹在车床卡盘内或两端用顶尖顶住,然后把工件套在研磨棒上进行研磨。研磨棒与工件的松紧程度,一般以手推工件时不十分费力为宜。研磨时,要及时擦掉工件两端被挤出的研磨剂,否则会研磨成喇叭口形状。

4。圆锥面的研磨

图6-23圆锥面的研磨

圆锥面的研磨,包括圆锥孔和外圆锥面的研磨。研磨时,必须用与工件锥度相同的研磨棒或研磨环,如图6-23所示。

研磨时,一般在车床或钻**进行,转动方向应和研磨棒的螺旋方向相适应。在研磨棒或研磨环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研磨剂,插入工件锥孔中或套在工件的外锥表面,旋转4~5圈后,将研具稍微拔出一些,然后再推入研磨。研磨到接近要求时,取下研具,并将研磨棒和被研磨表面的研磨剂擦干净,再重复研磨(起抛光作用),直到被加工的表面呈现银灰色或发光为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