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9 案例分析(第1页)
5。9案例分析
案例一更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事故原因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预防措施
(1)在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置,使空气对流。
(2)在船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案例二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2。事故原因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引起气瓶爆炸。
3。预防措施
(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和防震圈。
(2)装卸氧气瓶时严禁滚动。
案例三电弧烧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4日上午,安徽省某化肥厂磷化工段的氨水泵房1号碳化泵电机烧坏。工段维修工按照工段长安排,通知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并把电动机抬下基础运到电动机维修班抢修。16时30分,电动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长林某找来铁锤、扳手、垫铁,准备磨平基础,安放电动机。当他正要在基础前蹲下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同伴见状,急忙将他拖出现场,送往医院治疗。这次事故使林某左手臂、左大腿部皮肤被电弧烧伤深及Ⅱ度。
2。事故原因
(1)电工断电拆线不彻底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电工断电后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熔丝拔出,将线头包扎,并挂牌示警。
(2)碳化工段当班操作工在开停碳化泵时,误将开关按钮按开,使线端带电,是本次事故的诱发因素。
(3)电器车间管理混乱,对电气作业人员落实规程缺乏检查,使电工作业不规范,险些酿成大祸,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个别电工业务素质不高。
3。防范措施
(1)将事故处理意见通报全厂,掀起学规程、懂规程、严格执行规程的技术大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防范类似事故创造条件。
(2)安全部门加强检查,对电气作业中断电不彻底、不挂牌的违章行为,一经发现,予以重罚。
(3)加强安全教育,注意维修工的“充电”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四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在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焊补。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焊补,立刻爆炸,现场炸死3人。
2。事故原因
(1)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