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第1页)
学一学
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一)
(一)人到老年,人际交往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到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固定不变的生活习惯,在为人处世上也形成了定式。老年期,大部分人的思想相对保守,不愿意改变自己,固守着多年形成的处世原则。失去了追求,失去了人生目标,情绪压抑、苦闷、悲观,长此以往,身心憔悴,万念俱灰。怎么办?只有迈出家门,参与人际交往,通过交往互动,找到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1。老年人人际交往心理的概念
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情报交流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对建立、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任何个人只能在社会内部满足自己的需要,单个的人无法满足和发展自己的需要,人际关系就是在人们的接触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个广泛交往的人必然会有广泛的人际关系,不善交往的人,人际关系也是极其有限的。人总是在交往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定向。
老年人之间的社交,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求,也是其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老年人对人际交流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功能的改变,导致许多老人活动范围变小,因此对家庭内部交流的要求更加突出:对老伴,希望能够白头到老;对子女们,希望能常回家看看;对邻里,老人们感到是离自己最近的朋友,交往过程中近邻胜过远亲;社区是老年人定居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更重视社区内的人员来往;对原单位,也向往能多组织活动、多旅游,人际交流好的老人心身健康,而人际交往差的老人,整天愁眉不展,或怨天尤人,或孤芳自赏,或无病呻吟,这样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2。老年人社交圈和人际交往风格
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三个社交圈,家庭是第一社交圈;同窗同事、亲朋好友是第二社交圈;泛泛之交是第三社交圈。对于离退休老年人来讲,第一社交圈交往频率提高;第二社交圈交往对象由同事转换为邻里、亲朋好友;第三社交圈则要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活动兴趣喜好的差异而定具体对象、范围。并非所以人都按这种模式交往,比如丧偶老人、子女都在国外的“留守”老人,相对讲第一社交圈交往少,应该更多地从第二、第三社交圈结识朋友,沟通思想。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德维叶曾概括有四种交往风格:
(1)控制**往风格。即以自身性格为标准去衡量与之交往的人。这种风格的老人恪守信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轻易流露内心秘密,但在社会交往中又会无意间表现出发号施令、指挥别人的倾向。
(2)娱乐**往风格。即接受世俗客观的处世标准,为人热情率直、主动积极;但有时不懂得自我保护,容易被人利用,这种风格的老人往往是社会交往场合的活跃分子,但缺乏总揽全局的驾驭能力。
(3)支持**往风格。即具有合作意识,既能接受社会交往中的个人标准,又能接受共同标准。为人随和、善良、温厚,不固执己见,能友好地与人协作,虚心接纳他人意见。在交往群体中能营造融洽、友好气氛。但有时缺乏主见和过于软弱。
(4)理解**往风格。即在为人处世之中,注重自我标准与社会公众标准的统一。这种风格的老人既能与人合作又能保护自己,做事为人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坚持是非标准。能够谅解别人理解别人,但绝不轻易苟同,具有较高的涵养。
(二)老年人人际交往的转变
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感情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当老人离岗赋闲,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生理心理的变化,其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以工作单位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转变
在离退休以前,由于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的关系,人们绝大部分的交往对象都是以工作单位为中心形成的,比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与本单位业务有关的朋友关系等。这些交往占去了人际交往的绝大部分时间,至于与家庭、邻居以及同学、同乡等的交往,则在整个交往活动中占据次要位置。在离退休以后,这种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工作单位为中心逐渐向以家庭为中心转变,这使人际关系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人们社会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在离退休以前,人们生活的“舞台”主要是工作单位,所“扮演”的角色是领导、职员、专家、学者、干部、工人等。而在离退休以后,人们生活的“舞台”主要是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丈夫、妻子、父母(公婆)、祖父母(外公婆)等。社会角色的变化,决定着围绕这一角色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人际关系在离退休前是次要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而离退休以后,由于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人际关系就成为人们人际关系的中心,而邻里关系也逐渐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离退休前的一切人际关系都不存在了,只是说其地位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2。由工作驱动型向享乐驱动型转变
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除了满足人类基本社会交往需求之外,还有利益的驱动,也就是说人类的交往并不是无目的的。在离退休之前,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工作,或者说围绕着工作来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比如说为了工作搞好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为了工作搞好有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为了工作又与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同乡建立了联系等等。甚至在处理家庭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有时也要带上工作的色彩。比如说为了让父母帮助联系一批业务,儿子会对父母既殷勤又孝顺。上面这些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叫做工作驱动型的。但离退休以后,工作没有了,人们的主要任务是安度晚年。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就不再是工作驱动型的,而是享乐驱动型的了。因为这时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享乐。搞好夫妻关系是为了生活有情趣,搞好父子关系是为了老有所养,搞好祖孙关系是为了尽享天伦之乐,搞好邻里关系是为了增加安全感,与朋友的交往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快乐地度过闲暇时光,等等。也就是说这些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是享乐驱动的。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些老年人是在为家庭付出,比如贴补儿女们的生活;看管孙子、孙女等,但是只要这些是建立在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基础上的,那么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