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与痴呆老人沟通(第2页)
④注意适宜的触摸位置。最易被接受的部位是手,其他适宜触摸的部位有手臂、背部与肩膀,头部则一般不宜触摸。
⑤注意保护老年人易脆破的皮肤。避免使用拉扯或摩擦力,可适当涂抹乳液。
⑥要尊重与了解老年人的个别性和文化传统背景,以免触怒老年人。涉及老年人的隐私检查时,应事先征得老年人的允许。
⑦对老年人的触摸应予以正确的反应。应学习适当地接受老年人用抚摸头发、手臂或脸颊来表达谢意。到了老年痴呆的最后阶段,老人可能不再说话。你可以做什么呢?我们现在从研究中得知,抚摸、拥抱和爱抚非常重要。是这样的,得了老年痴呆,虽然大脑多处受到损伤,但在病程的最后阶段,患者仍然能得到触觉刺激,触觉持续的时间最长。最好通过触觉和拥抱与后期患者进行接触。
(4)身体姿势:当言语无法清楚表达时,身体姿势能适时有效地辅助表达。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强化沟通内容的身体姿势有:挥手问好或再见;把手转过来做向内舀的样子表示召唤、伸手指出物品所在地、指认自己或他人;模仿和加大动作以指出日常功能活动。如洗手、刷牙、梳头、喝水、吃饭;竖起大拇指表示支持和赞同等。在沟通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注意事项:
①与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沟通前,必须先让他知道沟通者的存在,以免惊吓到老人;
②沟通时要面对老年人,利于他读唇,并加上缓和、明显的肢体动作来有效地辅助表达;
③对于使用轮椅代步的老年人,应适时地坐或蹲在旁边,并维持双方眼睛于同一水平线,以利于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④鼓励无法用口头表达的老年人,以身体语言来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以利于双向沟通;
⑤身体姿势与导向:说话时倾身向前以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有兴趣,但是注意不要让老年人有身体领域被侵犯的不适。
⑥如果老人不介意的话,在他觉得舒适的情形下,可以借一个拥抱来表达爱及温暖的关怀。
(5)重视眼神的交流:眼神的信息传递是脸部表情的精华所在。与老人交谈时,要看着他们的眼睛,微笑、亲切的目光和表情,会给老人以鼓励。眼睛接触时必须坦诚且温柔,但痴呆的老年人,往往因知觉缺损而对所处情境难以了解,容易走神,故保持眼对眼的接触对沟通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可以正面触摸老年人以吸引其注意力回到沟通的情境中来。但有的老人会觉得直接眼对眼的接触,具有威胁感,则需特别处理。
(6)沉默:沟通中利用语言技巧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可以帮助老人的方法。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应该说话,有时待在一起就足够了。当老年人不愿意说话或者受到情绪打击时,沟通者可以和对方说:“如果您不想说话,您可以不说,我希望能坐在这儿陪您一会儿,好吗?”这时沟通者以沉默的态度表示关心,也是尊重老人的愿望,会很有效。它可以表达沟通者对老年患者的同情和支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此外,沉默片刻还可以为沟通双方提供思考和调适的机会。
(7)沟通环境:由于痴呆老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往往存在缺陷,故应为其创造一个适应其沟通能力的舒适环境:安全、安静、相对固定、相对独立。另外,沟通的空间距离最好保持在90~120cm。
2。语言沟通
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以正确地表达情感、意念、信仰与态度,促使沟通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接受。虽然痴呆老人的语言沟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障碍,但良好的语言沟通仍然是促进其与外界交流和了解的重要途径,沟通者也能清楚而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老年人。沟通者要以对老年人真诚相助的态度,同时应估计老年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
语言沟通的方式很多,口头沟通对外向的老年人,是抒**感和维护社交互动的好途径,而书信沟通则更适合于性格内向的老年人。痴呆老年人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判断力、适应能力等均有所减退,人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故可能使其变得退缩、寂寞和沮丧。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提供足够的社交与自我表达的机会,予以正向鼓励。
(1)口头沟通:口头沟通是与痴呆老年人沟通的重要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角度、频率与其进行沟通,能有效地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维持和保留原有的能力,延缓衰退的速度。
(2)书面沟通:对有识字能力的老年人,结合书写方式沟通能比较好地克服老年人记忆减退,起到提醒的功能。如果患者出现表达混乱时,也可以尝试让他们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四、与痴呆老人的沟通技巧
做好以下几点,也许对与痴呆老人进行有效沟通会有所帮助:
1。安静的环境。电视、收音机、甚至是电扇的噪声,都可能会分散老人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谈话中忘了所说的内容,安静的环境能让交流更加容易。减少环境中造成老人分心的因素,比如噪声、混乱的环境或陈设以使老人注意力集中。
2。一对一交流,说话的人越多,内容会越复杂,同一时间不要多个人同时与老人交流;旁人不要随意插话和代替回答问题,以免老人目不暇接或感到回答不及时而产生焦虑和挫折感,一对一的交流能够有效减轻老人的思维负担。
3。先要确定老人听觉及视觉是否正常。例如老人的眼镜度数是否仍然合适,助听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时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4。讲话前先确定是否引起了老人的注意。直接碰触其肩膀、手臂或手掌,有助于吸引其注意力,但碰触时必须小心谨慎其反应。
5。首先向老人做自我介绍,说明你和他的关系,且提供有助于定向感的信息,避免一再的考验或询问。要从老人的正面走近,告诉他您是谁;要以缓慢、温和、不仓促的速度接近老人,因为老人对于快速的移动很敏感。例如手势的改变,容易因此受到过度刺激和焦虑,而误会他人,出现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记住老年痴呆症老人活在当下,每个新的场合可能都需要重新解释——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问候,再一次进行自我介绍。
6。应亲切地称呼老人的名字,但须征得本人同意。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也可以帮助老人进入状态并且引起注意。
7。与老人交流时要面对面的交谈,并要保持目光的接触。如果老人坐着或者躺着时我们不要站着,不妨坐下或蹲下,与其保持同一高度,不要居高临下。互动过程中,称呼其名字,并保持眼对眼的接触,以维持其注意力。
8。讲话要慢,语调要平和,语气要温和、轻松,吐字要清楚,但不要大声讲话,除非老人有听力问题。尽可能用他熟悉的方言、俗语。永远不要喊叫,一个尖锐或过于响亮的声音会显得您是不高兴甚者是愤怒的,老人会害怕,甚者可能发生过激反应。
9。注意说话时的口吻,应避免用对幼儿的语气对与痴呆老人说话,这样会伤害老人的自尊心,助长老人的孩童心智和依赖心理。
10。与老人交谈时,采用简短及易懂字句,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子。一次只给老人一个建议或想法,每句话尽量只带有一个讯息。问题要简单,每次只提出一个问题,还要避免向老人提出有多种答案可选的问题,答案不宜多于两个。例如:“你吃苹果还是梨?”比“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好。询问其问题时,应该是一些以“是”或“否”作为回答的问题而不是思考性问题。如“你想出去走走吗?”而不是“你想做些什么?”问题可附带一些选择。例如:“您是在北京还是在天津出生的?”可以把问题变成答案,试着向老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提出问题。比如您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厕所在这里,而不是问他们是不是需要使用厕所。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试着说“我们来这儿吧”,而不是“不要去那儿。”强调一个句子里您最想引起老人注意的关键词。比如“这是您的茶”。避免用代名词如“他”“他们”“这里”“那个”等,应以人名、地名或物件名称作直接沟通。减少用抽象的概念。例如:“饥饿”“口渴”是抽象的,“吃饭”和“喝水”是具体的。
11。要避免不清楚的表达。给老人简单的解释,避免使用复杂的逻辑和过多的理由解释问题,仅提供给老人一个完整的、明确的、简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