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熟悉社区临时救助流程(第1页)
任务二熟悉社区临时救助流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社区临时救助的内容。
2。把握临时救助的流程。
能力目标:能够把握有效的临时救助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救助流程。
工作任务描述
为认真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朝阳社区利用LED显示屏、社区QQ群、公开栏等平台,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并做好来访居民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和不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认真接待解释,同时收取相关的材料。
11月24日,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社区居民递交的困难申请书,对申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认真审查申报家庭的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人口数量和家庭收入等信息情况,确保申请救助对象的情况真实可靠。李东转老人今年64岁,老两口靠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10月6日老人因摔了一跤造成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入院治疗花费较大。老人听说社区要给她办临时救助,激动地说:“太谢谢你们了,每当我们有什么困难时,社区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解我们燃眉之急。”
主任握着老人的手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此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到每个可享受的居民身上。”
问题思考:
1。任务中的临时救助属于哪个临时救助?
2。临时救助是政策性质的吗?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临时救助的内容
什么是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安排以及社会赞助、居民捐助、有奖募捐等渠道建立临时救助基金,依法对因患重病、子女就学、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等造成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公民给予适当的款物援助。
临时救助的范围是什么?
1。子女就学困难的;
2。因患病或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3。因家庭生活困难换季需要救助的;
4。重大节日需要救助的;
5。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需要救济的灾民不适用本办法,直接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救济方案,组织开展救灾工作。
临时救助的原则是什么?
临时救助实行救济措施配套原则。临时救助要与再就业、生产自救、社会互助和扶贫帮困行动相结合。区、县(市)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促使其自助自立,以改善生活状况。
临时救助实行救济渠道统一原则。临时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由企业、慈善机构等开展的救助,均应通过社区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统一调查认定后组织实施。临时救助对象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相关规定分类管理,依据救助对象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救助待遇手续。
临时救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坚持做到救助对象、条件、标准三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二、临时救助的流程
(一)救助对象
1。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突发事件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
2。虽然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3。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需要救助的城市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