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第2页)
三、社区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民政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劳社部发〔2001〕7号)指出,社区就业是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城市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引导和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实现社区建设和扩大就业的有机结合。
(一)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结合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特别是面向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家政服务岗位;二是结合驻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剥离部分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三是结合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以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工作岗位;四是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等社区工作岗位,特别是开发社区保洁、保安、保绿、车辆看管等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中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且家庭收入低的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2。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社区社会工作者要适应市场、转变观念,根据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本着扩大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一是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二是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等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小企业从事社区服务,实现自谋职业;三是鼓励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基层组织等兴办以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
(二)宣传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3号)中规定,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项目取得的收入,在规定年限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筑税和教育费附加。二是工商登记优惠政策。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个字〔1998〕第120号)提出,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三年内可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性收费等,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和组织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识》(银发〔1998〕278号)的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兴办社会服务小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的金融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筹资建立单包、基金等形式,解决下岗职工贷款单包问题。四是场地安排优惠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关于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解决好从事社区服务业的场地安排、项目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社区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向社区中下岗失业人员宣传、解释政策,协助政府执行和落实政策;另一方面制作发放“再就业人员优惠卡”,对各部门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登记,保障社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1。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市、区、街三级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网络,配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充分采集社区岗位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利用连接到社区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网”为下岗失业群体寻找就业岗位,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此外,社区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社区就业服务的有效办法,如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建议街道公共服务大厅采取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实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措施,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代管档案、代缴保险、代办有关证明等多项就业服务,引导他们在社区实现再就业。
2。开展就业培训
社区社会工作者应配合街道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提高社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一是结合社区就业实际需求,努力开发适应社区就业岗位需要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采取实用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办社区就业实体的带头人,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存在着社会保险接续等难点问题,影响了其就业的积极性。为此,社区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及时向基层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反映情况,呼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制定灵活有序的办法,依法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企业兴办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合作,掌握接续社会贡献关系的程序、办法和个人账户基金的结存情况,帮助在社区就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学习查询社会保险档案及个人账户状况。此外,社区社会工作者也会呼吁有关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促进灵活就业形式的政策和制度,协助灵活就业人员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
任务解决
社工可以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进行社区凝聚力的服务。诸如为老人提供小饭桌服务,为少年儿童开展4点半课堂。
必备知识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摘要)
(一)拓展社区服务。在大中城市,要重点抓好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主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各地区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的各项扶持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行业管理。要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社区卫生。要把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
(三)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社区广场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美化社区环境。要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社区。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知情权。要努力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
(五)加强社区治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拓展训练
某城市小区的居民受附近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严重滋扰。白天施工噪声和夜晚照明灯光使得部分居民甚至产生了轻微的疾病,如头痛、眩晕和失眠现象。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居民的意见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收集证据,和居民一起到建筑公司解决这一问题,最后成功获得经济赔偿并阻止了建筑公司的扰民行为。
问题思考:
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带领居民成功阻止建筑公司的扰民行为?
推荐阅读
李兵,张恺悌,何珊珊。社会服务。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