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三 青少年社区心理咨询(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虽然你今天没有从我们的交谈中获得直接的收获,但是你在专业人员的培训过程或是在收集研究数据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将会使其他与你有相似境遇的人得到帮助。

二、背景资料的收集

治疗师临时成为家庭系统的一分子,适应家庭的规则,并通过语言、姿势和动作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接触,从接触中感受对方对他的接纳和反应。结构式家庭治疗法要求治疗师在进入家庭时,不要被家人所提供的个人问题,如孩子行为不端、厌学等问题牵着走,而是要先了解家庭的结构以及功能失调的交往方式,然后介入改变。

1。来访家庭的交互作用模式:了解家庭成员间相互交流的方式与倾向如何。目前家庭中的等级结构(父子、母子),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界限的状况怎样。在家庭内部是否存在亚系统的结盟关系,例如母亲与某个子女关系很密切,以此来左右家中其他的人际关系。本家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

2。来访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处于什么社会阶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内遵守的某些风俗习惯,以及大家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

3。来访家庭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位置:本家庭目前处在何位置,估计有哪些可能的问题与困难。该家庭现在面临的独特情况是什么,能否从家庭生活周期中找到什么线索等。

4。来访家庭的代际间一般结构:父母原来各自家庭的结构情况如何,父母自己在原来家庭中的地位与体验是什么。目前家庭的结构与交流中,有多少是受到父母原有代际间关系的影响。

5。家庭对“问题”起到的作用:了解来访对象已经有什么疾病,家庭与“症状”或“问题”的减轻或加重有何关系。例如父母强迫患儿进食,既可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也可能加剧其诱吐的行为。在问题的消长变化中,家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

6。家庭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家庭成员面对问题或是其他矛盾冲突时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来应付。其效能如何?是否存在不适当的防御机制或投射过程。能否引入一些行为治疗技术解决当前的某些问题。

三、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诊断的目标是收集充足的资料,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原因。

家庭结构图

四、干预

重演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家庭成员发现家庭中的互动模式,成员的权力结构。打破原有家庭结构,重建家庭系统的交流规则。

本案例中,可以邀请张某一家人来到咨询室,然后让张某描述一个家庭生活中让她不舒服的场景,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咨询师询问其他家庭成员感受,让家庭在互动中发现权力结构和家庭互动方式。然后,打破以往家庭互动方式,邀请爸爸妈妈对张某的话给予尊重,拥抱张某并对她表达关心,由此来打破以往家庭中的互动模式。

五、评估

只要有微小的改变,就算成功。

必备知识

沟通技巧

要做好心理治疗,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与来访者沟通的能力,也就是洞察来访者心理活动的能力,和让来访者理解你的话语的能力。根据调查资料,成功的心理医生具有一些共同品质,比如真诚关心来访者,对来访者负责。有关资料显示,一个医生的治疗效果好不好,他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心理医生,关键的素质是医生对来访者的态度是否亲切,以及对来访者是否高度负责。下面简略讨论心理医生应如何作为,才能在治疗中得到最好的效果。

囿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务工作者,容易将目光集中于来访者的疾病,甚至仅仅是来访者的症状,而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他面对的不仅仅是某种疾病或是某个症状,而是一个人。心理医生应营造一种气氛,使来访者有充实感,觉得自己被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态度亲切则是营造这种气氛的方法。亲切的医生把来访者“当人看”,而不是把来访者仅仅当作症状的“载体”。不管他对来访者思想和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不管来访者说什么或做什么,他都认为那是来访者整体人格的一部分,因而无条件地加以接受并作为有价值的素材去理解。他对来访者的行为不评论是非,就是说来访者与社会行为准则抵触的言行,他不会提出批评;来访者合乎社会嘉许标准的言行,他也不去赞扬。他也不会越俎代庖,为来访者担负生活责任。也就是说,不要“扮演上帝”。任何时候他都坚持这种亲切、包容而不居高临下的态度。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正确地表现亲切,使来访者感觉在心理治疗室是安全的,从而能最有效地参与。进一步说,对来访者的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尊重意味着医生认为来访者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态度促使来访者承担起治疗中自己一方的责任,而不至于形成对心理医生的依赖。

亲切表达出医生对来访者的关注,但不要为了表示亲切而对来访者的困苦展现同情。同情不是亲切。当来访者说了凄凉生活经历时,心理医生通常不应说“太惨了!”或“我很难过”。这类同情话语能表示某种关切,但未必表达了心理治疗所要求的亲切,因为它传达的是心理医生对事件的评价或反应。而在心理治疗中,对来访者的思想感情的关注才是重点所在。对上述情况,既要表达关切,又不失尊重的适当反应是“这事一定让你很难过”(对灾难性经历)或“看来这事让你心烦”(对不那么严重的事件)。这种表述暗示在治疗中来访者的情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亲切也不是说医生应扮演一个被动的好好先生,一味地在治疗中努力使来访者不出现焦虑。心理医生的职责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而扩展对自己的理解通常不是毫无痛苦的。亲切的医生会避免伤害来访者的人格尊严与完整,但并不排除必要时对来访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合理性正面提出质疑。当来访者的某些行为和基本心态导致了他的心理问题时,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挑明使来访者正视这些问题的根源,这才是真正的关心。不做这种挑战性努力的心理医生,不能算是具有关心和包容的态度,其实质乃是倨傲敷衍,对来访者并无真诚的关心。

因此,就心理治疗而言,心理医生会对来访者做出评测,会在适当时机质疑来访者的病理言行,但不对来访者整个人作褒贬评判,更不会污辱他。对来访者说“这事做得真蠢”或“你真蠢”,两种表述有天壤之别。前者,如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说出,可以是亲切而建设性的评注。而后者则是人身攻击,不是亲切,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这种言词。

拓展训练

日常生活中,你有时会见到一种人,对别人的事情过分热心,耗费许多的时间精力过问别人的私事,不管人家需不需要,总想为人家的每一件事出主意。这当然是病态的关心,是占有欲和控制欲的曲折表现。心理治疗中对于亲切态度的分寸掌握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让亲切走得太远而成为占有性的,也就是说不应为来访者决定什么对他最好。但另一方面,医生也不刻意把正常的人类情感冻结起来。如果心理医生说:“我要你做的是……”虽然其出发点可能是关心来访者利益,但却是占有性的态度,因为这剥夺了来访者的决定权。这种口吻在行为疗法等某些操作性或指导性的治疗方式中是有效的,对纯言语性的心理治疗,如本书所讨论的,则鲜有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必须表现得像个冷血的治疗机器。为了表达亲切态度,心理医生有必要作为一个人(而不是机器)在治疗中出现,要使用“我”字。例如,可以说“依我看这件事你本可以处理得更好些”或“我感觉你心里还有些东西没说出来”。这些表述并未侵犯来访者的权力,却说明医生在借助他的观察技巧和个人印象来努力帮助来访者。一个致力于使自己的语言毫无个人色彩的医师所展示的客观性,在来访者眼里会显得是有意保持距离和漠不关心。

问题思考:

其中哪个部分可以体现出“亲切”的技巧?

推荐阅读

1。[美]欧文·亚隆。李敏,李鸣译。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张亚林。行为疗法。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亚林。行为疗法。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