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可以打电话!”

“发短信!”

“发微信!”

“视频聊天!”

孩子们很踊跃地举手,一个个很快地想出了可以联系出差的爸爸的方式。

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内心感叹,现代通信技术真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将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但是传统的写信方式,用纸笔表达感情与思念的方式,几乎已经被所有人遗忘了。

听完孩子们的回答后,我转向小语,问他想用什么方式跟爸爸联系。他这时已经停止了抽泣,很开心地告诉我他会跟爸爸视频。

在小朋友的共同关注下,小语终于从伤心中走了出来,重新变成一个爱笑的阳光灿烂的小男孩了。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茅晓燕)

想一想

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而情感冷漠,其实是不健全的。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态度。当案例中的孩子小语表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情绪态度时,老师特别敏感,迅速地捕捉到了小语的异常。观察与了解幼儿是走进幼儿内心,敏锐发现幼儿需求与变化的关键一步,也是体现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家园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

(一)平等相处原则与实施途径

对于有着不同社会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的家庭,教师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经济收入、职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教师对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消极态度,会阻碍家园交往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也不能因为自己受过专业训练,教育经验丰富,就在家长面前表现出专业优越性,对家长的做法直接进行批评与指责。的确,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家长有着更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但一般来说,教师比较了解群体儿童的特征,而家长更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对于个别儿童,教师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全方面地进行了解。

教师与家长之间只有架起平等交流的桥梁,才能为家园交往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鼓励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教师要了解家长的需要,充分体谅家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能够理解家长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对家长对自己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正确的意见教师应虚心地听取,存在分歧的应通过沟通尽量达成共识。只有做到了换位思考,教师才会理解家长,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家长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理解,才会更乐意与幼儿园合作,才能够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幼儿园的事务,与幼儿园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的情感桥梁,从而提高参与的质量。

要想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幼儿教师需向家长展示工作,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这样家长才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由此带来的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会使教师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利于形成教师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教师也要尽可能了解其家长,在各种活动中观察家长的言行,了解其性格、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长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同样利于密切家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增进沟通。

2。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家园交往有面向全体家长的交往方式,也有面向部分家长的交往方式,还有针对个别家长的交往方式,有共性的问题,更有个性的问题。孩子的个性不同,家长所面对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要针对每个家长教育上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家长和幼儿量身定做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方案,这样更能提高家长的认可度。

3。谨慎谈论幼儿的不足

教师需要真实地向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近况。当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存在某些能力方面的欠缺时,就应该及时让家长知道,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期,提升幼儿的发展。听到孩子的不足对家长来说的确是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幼儿教师如果报喜不报忧,不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的真实情况,对幼儿和家长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跟家长沟通时,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有效缓冲家长的不愉快情绪。例如,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在表述时情绪要平静,客观评价,不带个人的主观感受;最好能向家长提出中肯、可实施的建议与策略。

幼儿教师要通过有技巧的表达,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在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并且欣然接受,愿意与教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二)互动合作原则与实施途径

“互动”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家长或家长对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而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双向的充分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和家长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

“合作”指双方以幼儿的利益和发展为共同出发点,坦诚并心怀信任地进行和谐合作的交往。

1。培养幼儿教师的积极态度

随着近年来家园合作的不断开展,家园合作的价值正在不断地被认识到。如今,每所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着家园合作。但是,其中也不乏对家园合作持冷漠态度的教师和家长。教师认为家园合作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只是为了应付领导而不得不开展,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家园合作。一些家长也以工作忙为由,不配合家园合作工作。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如果只是某一方积极组织,另一方消极跟随,那么合作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家长和教师都是家园合作中的主体,一方并不是另一方的引导者。

2。目标一致,合力合作

教师与家长要一致行动,向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有手段上不要发生分歧。目标明确一致是家园合作不可或缺的要素。希望孩子得到什么样的成长与发展,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目标,这种目标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要改善幼儿的某些方面,要达成幼儿教育的某种目标,要解决家庭教育的某种现状,家长与教师就应该形成一个联合体,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同时,建立在一个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的合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师的沟通技能

与组织一日活动、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一样,沟通与合作能力也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沟通技巧对家园的交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通过向同事学习经验、不断积累经验以及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其实,不管是与家长交往,与同事交往,还是与幼儿互动,幼儿教师都需要一定的沟通技能。

教师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是进行有效交往的必要保证。马卡连柯就曾主张在各类师范院校里进行谈话技巧的训练。他认为,师范学生不仅应当练习怎样和学生谈话,同时还要练习怎么和家长进行谈话。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阅读,来提高这方面的水平。教师的沟通技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提升。

(1)积极倾听

听和倾听不一样,听是单纯、被动的,而倾听是积极主动地搜寻对方的信息。倾听是建立或保持交往双方的关系的一项基本技能。不懂得倾听是危险的,教师会不自觉地错过重要的信息,也不可能对即将发生的问题有所预见。除了获取信息,倾听同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理解他人如何感受、如何看待世界的一种承诺。通过倾听的姿态,教师将自己的偏见和信念搁置一边,从而设身处地地看待家长和幼儿的问题。一些心理观察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积极倾听可以加深交往双方的感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