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4页)
1。设备齐全,配备专职教师
小厨房设备齐全,分为烧烤区和生活区。生活区有适合孩子操作的操作台、洗涤区,配备各种餐具、厨具、消毒设备等,可以培养孩子对厨房用具的兴趣,从中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体验生活的乐趣。专职教师负责饮食安全卫生方面的把控,同时承担小厨房的教学活动设计任务。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经设计了百余项美食体验活动,也多次开展亲子美食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2。体验操作的乐趣,丰富生活的经验
孩子进入“完美小厨房”,身份立马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厨师。孩子们在厨房里可以学习认识各种食材,针对不同的食材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例如,孩子们可以运用面粉、牛奶、奶酪等食品原料制作各类面点,成为面点师傅。当孩子们看到盘子里摆满汤圆、披萨、蛋糕、蛋挞等香喷喷的食品时,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自豪的笑容。
每做完一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迫切地追问:“老师,下次我们做什么好吃的呢?”“下星期三我们班还来小厨房吗?”“玩美小厨房”深受孩子喜爱,孩子们对每次在小厨房的活动都兴趣浓厚,记忆深刻,总是盼望着下一期活动的到来。
3。家长也参与,提供亲子互动平台
小厨房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土,老师们会想方设法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长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聘请家长当小厨房的老师,身为餐厅厨师、烹饪爱好者的家长都可以主动加入进来,为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美食课。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该建立亲密的纽带,让家长以亲切自然的方式进入课堂,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孩子们也会因为家长的经常到来而开心,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的参与使他们觉得幼儿园和家庭的界限渐渐模糊,从而能更容易地融入幼儿园,把幼儿园当成家的延伸。班级老师也会对应相应的季节和节日设计不同的烹饪主题,然后邀请所有孩子的家长参加亲子美食派对。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于瑾)
想一想
在幼儿的学习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以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有效。案例中的专项教室“玩美小厨房”,从孩子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模拟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工具,让孩子真真正正地在学习中积累生活的经验,赢得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园长们由此可以反思一下,幼儿园里每一个角落的创设是否是真正地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尊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
2。实现教师主体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对教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的物质设施可以为教师提供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的动力,舒缓压力,消化负面情绪;也可为教师之间的交往、沟通与学习提供舒适的空间,促进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团体协作、和谐发展。
(1)建立教师办公室
教师办公室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准备教学活动、办公、查阅资料及接待家长的地方,是教师学习、交流、工作的重要场所。教师除了和孩子们在一起之外,还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来静心备课、悉心研讨、耐心反思。
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办公室都比较简陋,空间局促。还有一些甚至没有独立的教师办公环境,比如在孩子的睡眠室内挤放一张办公桌充当办公的场地。幼儿园教师没有一个可以安心工作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外界社会、政府对幼儿园教师的重视不足,也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园长对教师员工的不够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忽视。
(2)建立教师休息室
教师休息室是教师休息放松的场所,也可是教师之间自由交流与学习讨论的地方。
幼儿教师照看和教育的对象是低龄儿童,他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躲避危险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时刻予以照顾和关注。甚至在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也要定时检查他们的午睡情况。所有幼儿教师都不敢公开谈休息,生怕被冠上“不负责任”“忽视孩子安全”的罪名。但实际上,幼儿园应该保留教师的适当休息权。在认真完成工作职责之外,教师应该得到很好的休息,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照看孩子。带着疲劳工作既会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加剧教师的负面情绪。最近几年,关于幼儿园教师虐童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虐待幼儿的主因肯定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品格不健全。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高强度的工作也会诱发教师的粗暴行为,造成教学失态。一些占地较小的幼儿园,用于幼儿活动的空间已经非常窘迫,为教师设置专门的休息室更是奢望。
同时,教师休息室也是教师们交流与沟通的场地。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说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不大,他们每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孩子,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但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有与他人交往与交流的正常需求,所以园长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舒服适宜的交流空间,让教师在工作环境中获取归属感。
案例教师博物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幸福是一种能力,离不开智慧的指引。而这种智慧,同样要有平台做依托。只有在幸福的土壤上,才能培育出幸福之花。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享受幸福的平台,在幼儿园筹建了“草根博物馆”,一所属于教师自己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真实准确地记录了每位教师的成长历程,也加强了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教师博物馆分为展示区、休闲区和创意区。
展示区主要展出幼儿园教师个人事迹、成果及实物等内容,包括教师的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备课本等,让教师品味教育历程中的幸福。
休闲区提供了各类图书,包括教育、健康、服饰、美食、旅游、画报等,教师可以利用博物馆资源弥补自身知识的欠缺,为教育教学拓展新的视野,使教师的学力结构从单一性的结构模式向综合性的结构模式发展。
创意区主要展示一些教师的创意作品,有生活中的小创意,也有教育教学中的小创意。这是教师个性的释放,也是教师美丽生活的彰显。
教师博物馆展示了每位教师的“工作”记录、“成长”记录,教师可以体会到幼儿园对每一位教师的关注,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成功的重视。这使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了情感的归属感,让她们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来源: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想一想
教师是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服务主体之一。工作环境将影响幼儿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教师们除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外,还需要一个相对安静、适合教师间交流的空间来备课、研讨。园长应适度转移视线,将目光转向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供“充电”的地方。因为,一个有利于教师学习与发展的环境,才有可能成为有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园长要真正地为教职员工考虑,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因地制宜原则与实施途径
建设幼儿园物质文化,要从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发挥幼儿园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有特色的幼儿园物质文化要因地制宜,依据本园的历史、文化传统,教师工作队伍特色,原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因素的实际情况,在诸多方面努力。同时,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财力状况,本着节约、务实、高效的原则进行。切忌盲目攀比,华而不实,奢华浪费。
真正有生命力的幼儿园物质文化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紧紧跟随幼儿园精神文化不断调整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幼儿园物质文化能够使人一进入幼儿园就能受到它的感染、熏陶和影响。[7]
案例依托本土资源的“安吉游戏”
最近几年,“安吉游戏”风靡全海内外,安吉幼儿园也因此成为学前教育专家和学者热衷研究的对象,得到世界上很多权威专家的认可和赞赏。“安吉游戏”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大家的瞩目和肯定,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育观念。但不可否认,安吉的游戏教育之所以轰动全世界,依托和利用本地的资源环境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原因之一。
浙江安吉,黄浦江之源,曾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也是十八大报告中“中国美丽乡村”概念的原型地。这里,山青水绿,处处风景。安吉各幼儿园因地制宜,依托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创设各种适应、激发孩子兴趣与能力的游戏材料与环境。
安吉县机关幼儿园根据安吉的山区特点,就地取材,先后创设了近20个野趣游戏区,有大沙水池、欢乐运动场、户外建构、冒险岛、农家乐、大脚丫沙池、小树林、石玩坊、涂鸦、废旧工厂等,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冒险岛”的沟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体能的机会,更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原始生态性。而游戏中提供的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子等,更可以让孩子险岛”的沟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体能的机会,更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原始生态性。而游戏中提供的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子等,更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尽情表达自己。孩子们的涂鸦,有的是随性的线条与点的组合,有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有的是对生活情境的再现。
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参观安吉幼儿园之后,往往为之震惊并发出感叹。他们认为城市里幼儿园的孩子只能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有限空间里玩耍,而安吉幼儿园广袤的土地空间、丰富的纯生态资源,为孩子们尽情游戏提供了条件和土壤。为幼儿创造生态式教育,极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安吉的幼教理念及目标与国际幼教倡导的先进理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