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2 文化建设是幼儿园良性公共关系建立的基石(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用“五j”(敬、静、精、净、境)内化教师的行为,培养具有较强团队合作力、沟通力、组织力的管理团队;培养具有学习力、研究力、影响力的骨干团队;培养具有教学能力、工作能力、教师魅力的教师团队。让每一朵太阳花在这里幸福绽放的同时,展示每一个教师的职业价值。

(三)让习惯成就教师成长,创新不同层次教师成长的几个“基本”和“关键”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身边的名师、骨干之所以成功,关键是他们都具有多元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为人的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特有的阶段特点,创造性地探讨出日常工作中不同层次的几个基本和关键习惯,基本习惯是工作基础,关键习惯是提升的保障。例如,我们探索出“新教师自助成长的五个基础习惯”:养成写日志习惯;养成爱提问、会倾听的习惯;养成自觉学习和做好各种记录的习惯;养成今天任务今天完成的习惯;养成不懂就问、虚心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再通过21天习惯法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强化这些习惯,从而奠基成长基础。

在养成基本习惯的同时,通过与专家、名师骨干互动,我们发现,关键习惯是引领教师加速成长的关键。例如,入职初期教师应该养成的几个关键习惯是:微笑习惯;主动请教习惯;整洁有序习惯;按时完成当天任务的习惯;阅读和观察习惯等。而成熟期教师应该养成的几个习惯是:研究习惯,合作习惯,反思习惯,写作习惯,交往沟通习惯等。

教师的关键习惯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它是不同层次划分特殊性而决定并适合其发展的。另外,我们还将教学活动、教师培训、家长工作等关键习惯进行梳理,让习惯伴随教师工作各环节中,使教师享受习惯养成的幸福。

(四)重视培养规划,促不同层次发展

首先,整体分析教师现状,根据教师队伍状况,对不同层次教师进行划分与界定:职前期、职初期、成长期、成熟期。

其次,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特点及实际需要,制订层次培养计划。

最后,在实际工作与队伍培养上,做好上下联动(名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双轨并驾(团队培养及自主学习)策略。

(五)“外输内带”促骨干教师成长策略

近年来,正是因为运用了骨干教师成长的经验和策略,劲松第一幼儿园培养出了众多名师、骨干教师,形成了学习型、研究型团队。

所谓“外输”,劲松第一幼儿园与委派部分骨干教师及准骨干教师驻班优秀幼儿园,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他们还亲临名师骨干实践工作,形成了互动团队,以“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与优秀园所骨干教师共同备课、教学研讨、教研活动,提升了我园骨干教师及准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

所谓“内带”,借助姐妹园来园驻班,提升骨干教师的班级工作指导能力。一年中,我园先后带培胜利油田六所幼儿园、云南德宏幼儿园、朝阳幸福家园幼儿园等六所幼儿园的驻班教师,通过指导教学、教研、课程、班级间管理等促进骨干指导能力提升。

另外,在培养教师基本功过程中,幼儿园开展了层级说课、评课活动。骨干教师作为评委参加青年教师说课评课,特级教师工作室中的区级以上骨干,指导园级骨干说课评课,达到层层帮带,都有提升,特级教师指导区级以上教师说课,实现园内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六)科研带队伍,课题成就教师发展

劲松第一幼儿园重视教科研发展,用课题研究促教师成长。“十一五”期间,幼儿园先后承担的三项市级课题中,分别获北京市学前教育“十一五”课题成果奖,连续几年获朝阳区优秀教科研先进单位。教师撰写的百余篇论文获全国、市、区等不同奖项。

三、打造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文化,铸造劲松一幼文化品牌

2000年,幼儿园开始了从角色游戏到主题游戏最后形成幼儿园园本课程——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建构,至今历经12年。可以说,角色性主题游戏成了劲松第一幼儿园的文化特色。

(一)建构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参照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结合长期以来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实践经验,经多次会议讨论修订,我园将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目标概括为“礼、美、慧、健”。以“礼”为例,即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第一,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体验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第二,理解并遵守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和初步的道德观念;第三,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努力履行“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第四,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体验、体会特定“角色”(如父母、教师、伙伴)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情感、情绪等,学会关心和关爱父母、教师和同伴等。

(二)实施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目标

第一,将“礼、美、慧、健”目标落实在主题游戏课程各阶段中。第二,将“礼、美、慧、健”目标落实在区域游戏中、教学活动中、生活环节中、环境互动中。第三,将“礼、美、慧、健”目标落实在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中。

建构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评价体系。第一,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幼儿、管理者;第二,评价标准:关于“礼、美、慧、健”的细化目标;第三,评价内容:幼儿发展、环境布置、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三)发挥幼儿自我评价能力,配合主题课程创编儿童手册

我园根据“礼、美、慧、健”培养目标,除借助角色课程中有效实施外,还创造性地运用于儿童与图册,儿童与情景,儿童与问题进行互动,通过儿童与三者互动,达成对目标的理解与内化。《礼美慧健——太阳花的朋友》这本年册,将“礼、美、慧、健”的概念用故事的形式融入孩子平时的生活当中,并同太阳花的成长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必要的评价奖励手段,肯定、激励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领悟“礼、美、慧、健”的含义和真谛,从而培养这四个方面的优良品格。

例如,目标——礼。首先,我们将“礼”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具体目标为:见面打招呼,入园时说“你好”离园时说“再见”;友爱、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好朋友;会说“谢谢”,懂得感恩;做了错事会说“对不起”;乐于助人;不打断别人说话、会倾听。针对以上6项目标,我们结合幼儿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用问题引领的方式与儿童互动,每个年龄段6个问题共计18个问题,通过情景和问题,引发儿童进行自评,最终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较好的将“礼、美、慧、健”培养目标,通过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幼儿互动手册以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等有效培养,评价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

总之,劲松第一幼儿园的角色性主题课程已成为幼儿园的特色,得到了全国、市、区姐妹园的认可,先后应邀为全国幼儿园做经验介绍10余场;应邀为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班讲座3次;4名骨干应邀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讲座16课程;于渊莘园长应邀前往马来西亚创价幼儿园讲学两周;劲松第一幼儿园16名骨干先后前往马来西亚交流课程数次;先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的实践与探索》《幼儿园角色性主题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本书;2009年获朝阳区教育年度成果提名奖。

四、我们的努力方向

文化建设的重视与发展,促进了劲松第一幼儿园整体发展。劲松第一幼儿园真正形成了“师幼联动、师师联动、家园联动”的文化氛围。正是幼儿园内外部各种要素之间的联动和互动,从而促进了幼儿园发展的内部动力,彰显了幼儿园内外部公共关系的活力。幼儿园文化建设,作为幼儿园公共关系建设的基础和底色,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幼儿园公共关系的建设,从而为幼儿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于渊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