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4 是谁动了她们的奶酪(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该教师在工作中串班聊天现象比较多,当管理者出现时,她就回避。一次,中午她值班看午睡,竟然躺在孩子的**睡着了。

(我想:教师在各班沟通时,如果是在研究孩子、讨论课程或教育活动的话,她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出现而迅速离开。所以,我认为该教师可能是在聊天,而且是与校园倡导的管理与制度是背道而驰的……)

之三:教研活动中的沉默。

该教师在课程研讨中常常的表现是“无言”。

(我想:她应该是喜欢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人,然而,教研中的沉默与日常的热情为什么判若两人,说明该教师的工作重心没有更多的思考孩子、思考课程、思考实践。)

之四:一次“成功的观摩活动”。

学期即将结束,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准备一节语言活动,该教师组织了一节语言欣赏活动。活动前,教师准备了图片、富有意境的钢琴曲。活动中,教师比较娴熟的带着孩子完成了一节散文欣赏活动。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幕是:她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给孩子朗诵散文,孩子们认真宁静地倾听……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我想:该教师不是没有能力,只要她能在活动中准备充分,实施中很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名很聪明的教师。倘若,她的平时工作状态也是如此的投入认真,那么她成功的活动不会只是零星片段。)

之五:日常的备课计划。

该教师在呈交的教学计划和观察记录和反思中,字迹潦草、内容简单,并且不能做到按时上交。

(我想:是教师对于管理中新调整的内容不理解和不适应吗?应该给我和教师们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时间,但都不能不认真。)

她为何含泪留下来

该教师在填写意向时犹犹豫豫中交了份白卷,她的“奶酪”在空中漂浮不定。“十字绣”风波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和导致她动态的心理变化,然而,在变化的过程中,她自醒并含泪留下来,去享受新鲜“奶酪”的美味。

个性特点:

该教师在大地幼儿园从教四年,性格内向,平日话不多,也不太善于与人主动沟通,日常工作较为踏实认真,能较好地将个人的工作计划按时完成。

之一:十字绣风波。

早饭后的自选游戏活动开始了,我陆续进入各班了解师幼情况。由于是假期,班中来园的孩子相对少了一些。当我进入某中班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这个教师正坐在该班的美工区低头忙着些什么?该班的幼儿在其他的区域中活动着,我走近孩子,教师见我进来慌忙地将手中的东西塞进活动区的柜子中,眼神中透出了慌乱。凭着管理者的直觉,我下意识地将脚步移到了教师所在的美工区,低头扫了一眼柜子,一块淡紫色的布边露在了外边,看着教师慌乱的神情,我要求教师拿出了柜子中的东西。于是,一个未完成的十字绣展现在了眼前。由于当着孩子的面,我只说了一句:“你先上班吧。”我拿走了十字绣品,等待着教师可以主动地找我,然后对整个事件有所认识。

(我想:该教师可能是在为孩子制作美工活动区的作品。可是,她为什么会有慌乱躲闪的眼神呢?我没有急于质问教师而是等待教师主动澄清对问题的真实想法。)

之二:无声等待。

可是事隔数天,这位教师都没有主动找我,但在这几天中却有意地躲闪着我的目光,平日话不多的她更没有了生气。

(我想:该教师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园所的规章制度,但又不敢面对我们,可能害怕我们的批评……)

之三:退还十字绣。

一个月过后的一天,园长和她进行了一次沟通。走进办公室里,她像是犯错的孩子,低着头不吭声。还是园长先开口说:“你的十字绣很好看,我也喜欢,有时间给我绣个好吗?”她放松了些慢慢抬起头说:“园长,我知道自己错了,应该先找您,不该让您先找我,但是我有点不敢……”后来园长把十字绣完整地还给了她。

(我想:作为园长该如何面对教师过渡时期工作中的错误与失误,宽容会博得尊重,宽容员工就是提升自我。与其说是严厉批评不如让她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之四:举棋不定。

一天的中午,我们召开了全体教职工竞聘工作预备会。当我们看到教师们的意向表时,一张“是”与“否”都不确定的表格让我们定睛凝视。原来,这就是该教师的那一张表……

(我想:民办教师离职是很正常的现象,她可能想到了要离职的问题,也许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她无法选择的意愿?)

之五:签约意向。

签约工作开始了,园里的各项工作基本定位。这时,园长又找到副园长和主任并谈及此人此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其一:班级环境。与该位教师同在一个班的是一位在大地幼儿园工作了近十年的老教师和一位较有主见的保育员,她们平时工作表现积极、主动,与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在校园都具有较好的人缘,他们可以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其二:真诚对话。副园长、主任与她直面沟通,她表达了因十字绣导致她想签又没把握的想法。其三:走进园长室。她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真诚希望校园能给予机会,她含泪表态愿意接受续签。

(我想:转型过渡期的放松心理也许是正常的,周围同伴与环境的引导与帮助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是稳定其浮躁心理良药。)

三、关键问题

第一,变化中形成新的压力。体制的变化,使原来就存有“打工心态”的民办教师,增加了心理压力。

第二,聘期时间的不合理。民办校园的一年一聘制度,让教师们直觉地把日常的失误与其从业的延续性紧紧挂钩。

第三,教师成长中的困惑。青年教师在职业追求中存在浮躁的心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