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6章 混天不死大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少年站在殿前,不再恐惧。他伸手触碰鼎身,灼热刺骨,但他不退。

“你们的名字已被记住。”他说,“你们的痛已被写下。现在轮到你们??要怎么说?”

刹那间,鼎炉裂开一道缝隙,一道微光从中溢出,照在他额间金纹之上。那光不伤人,反倒温暖如春阳。

他猛然惊醒,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卷竹简。展开一看,竟是从未见过的内容??

>《补遗录?外纪一:伪弦本纪》

开头写道:

>“伪弦非魂,非魔,实为初代帝王以九百忠臣临终之言熔炼而成之‘镇诚鼎’。其核心并非仇恨,而是恐惧??对真实失控的恐惧。故其力量源于‘讳言’,其存续赖于‘集体沉默’。凡有一人缄口,它便吸食一分气运;万人同谎,则其势通天。”

>“然则,鼎虽坚,难压万口齐鸣;律虽严,不敌一心向真。三百年前,首现‘桃花逆风’之兆;二百年前,地脉银丝初醒;百年来,共心阵七启七灭。此皆征兆:伪弦将竭,诚星当归。”

>“破之法,不在毁鼎,而在断链??斩断‘害怕说真话’之心链。”

少年读至此处,指尖发颤。

原来真正的战场,从来不在沙场,不在朝堂,不在焚书坑儒的烈焰之中,而在每个人开口前的那一瞬犹豫里。

第二天,他召集各地“真言塾”的教习与学生代表,宣布设立“心渊试炼”。

“从此以后,欲成为《补遗录》执笔者者,须过三关。”他立于高台,声音清朗,“第一关:述己罪。无论大小,凡曾因怯懦、私利或盲从而隐瞒、扭曲真相者,皆需亲笔写下,并公之于众。第二关:承他痛。选一位你不曾相识的逝者,研读其生平,代其发声一次。第三关:问未来。设想百年之后,子孙问你:‘你在那个可以说话的时代,说了什么?’你须给出答案。”

众人默然良久,终有人上前,交出第一份自述。

是那位曾签下“焚书院”之名的将军。他写道:“我十六岁入军,被告知‘服从即忠诚’。我烧过三十座藏书楼,打断过十二位老儒生的腿。我以为我在护国,其实我在杀人??杀的是未来的可能。”

又有少女站出,她父亲曾是清音司密探,死后才从遗物中发现他暗中保护了五名史官逃亡。她选择代一位被污为“妖女”的女医发声,重述她在瘟疫中救人却被沉塘的全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前来。

有人承认自己为保职位,在灾年谎报收成;

有人坦白曾在邻里蒙冤时保持沉默;

还有孩童哭着说:“我……我去年骗先生说写了作业,其实没写。”

少年一一接过,放入特制的陶瓮中,埋于桃林中央。

“这不是耻辱坛,”他说,“这是重生井。我们不必完美才能说话,但必须诚实才能继续说话。”

就在“心渊试炼”推行月余之际,北方再传消息??王庭废除了“禁语令”。

不是被迫,也不是伪装妥协,而是由太后亲颁懿旨,昭告天下:

>“先帝误信谗言,以言治罪,致忠良寒心,史册蒙尘。今朕观星象更移,民心向真,乃知天意不可违。自即日起,恢复民间修史之权,赦免过往‘野录’之罪,重建史馆,广征遗文。愿与万民共写一部不说谎的历史。”

诏书末尾,赫然钤印“诚玺”二字??据传,此印本为历代帝王封存真相所用,如今竟被翻转使用,成为发布真实的凭证。

使者送来诏书时,双手颤抖:“太后说……她梦见了母亲。那个被活埋在缄口渊的女人,站在梦里一直看着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流泪。”

少年听罢,久久不语。最终只回了一句:“请转告太后??她不说,我们也懂。”

此后三年,天下大变。

不再是刀兵铁马的变革,而是静水流深的重塑。

村庄改回古名,城池重立碑铭;

孤儿寻亲启事贴满街巷,失传姓氏陆续恢复;

甚至连宫廷编纂的新国史,也专设“罪录卷”,详载历代暴政与谎言。

更有奇事发生:某些曾参与镇压的老吏,临终前纷纷托孤交信,称“家中阁楼夹墙内藏有密档”,或“祖坟碑底埋有手札”。有人打开一看,竟是当年被删改的奏折原件,批注犹带血痕。

人们渐渐明白??

那些沉默者,并非全然无情。

他们只是太怕,太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