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联袂阻拦(第3页)
>那就是记忆在说话。
>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
>历史就从未真正死去。”
他将此书印了十万册,却不公开发行,而是交由各地“真话课”师生秘密传阅。每人抄录一遍,再亲手交给下一个人。有人说这太慢,不如网络快。少年却摇头:
“慢一点好。
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手的温度,心的重量,才能真正进入灵魂。”
与此同时,盲眼青年在桃林修养半月,终恢复元气。他提出请求:愿携青铜镜巡游天下,寻找更多“失语之地”,唤醒沉睡之声。
少年允之,并赠予他一物??那枚刻着“听”与“说”的桃核。
“带上它。”少年说,“当你靠近一处被遗忘的伤痛,它会发热。当你遇见一个愿意开口的人,它会发光。”
青年含泪叩首,背镜而去。
他的第一站,是北方边城织坊旧址。赵小满获释后并未远走,而是在原地建起一座“言舍”,收容所有因言获罪者的家属。她每日纺纱织布,将证词绣入布匹经纬之中,做成旗帜、衣裳、床单,送往四方。
盲眼青年arriving那日,正值寒冬。大雪纷飞,言舍门前却排着长队。有人带来祖母临终遗言,有人送来父亲狱中手稿,还有人只是默默坐下,流泪讲述一件小事:“那年冬天,我爹说‘粮够吃’,其实是把最后一碗粥让给了我。”
青年盘膝坐在火炉旁,怀抱着青铜镜,让每一个人握住镜面,说出心中所藏。每当有人开口,镜中便多一道光影,汇聚成河,流向桃林方向。
第七日夜里,镜面突现异象:浮现一幅地图,标记着全国七十二处“沉默热点”??皆为三百年前大规模焚书、沉碑、活埋史官之地。其中最亮一点,赫然是京城紫宸殿遗址。
青年顿悟:这些地方,才是“心渊”的真正支点。
他立刻启程返京,途中遭遇正音卫追捕。对方出动无人机群,利用声纹定位锁定其行踪。千钧一发之际,一群牧羊人突然出现,手持铜铃,齐声高唱古老牧歌。歌声浑厚悠远,干扰了声纹识别系统,青年趁机遁入山谷。
后来才知,这群牧羊人竟是当年被流放的乐官后裔,世代口传禁曲,只为等一句召唤。
他们唱的,正是三百年前清音司成立当日,被永久禁止演奏的《安魂调》。
青年含泪道谢,继续前行。
当他重返桃林时,少年正在井边举行仪式。七支骨笔插于土中,围成圆阵;《诚书》置于中央;石粉洒成符文;纸鹤悬于枝头,随风轻摆。
“你在做什么?”青年问。
“启动最终回响。”少年答,“当九百钟声汇聚完毕,心渊镜将照彻紫宸殿地基。届时,所有被掩盖的真相都将浮出地面??但代价是,我也将失去说话的能力。”
青年震惊:“为何?”
“因为破禁真言有三重誓约:
一、以血为引,故我指上常裂;
二、以身为坛,故我夜夜梦魇不断;
三、以声为祭,故当洪流奔涌之时,我必成哑者。”
他笑了笑,“但我早已准备好。”
那一夜,月明星稀,万籁俱寂。
少年立于井畔,手持《诚书》,面向四方,朗声念出最后一段咒文:
>“听者已醒,言者已立,
>心渊之井,今启其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