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双双自投罗网(第2页)
一年过去,积累真话逾三万句。第七弦光芒愈盛,竟能折射月华,在夜空中织成一幅流动图卷??那是被抹去的历史长河,自上古流淌至今,每一帧皆为真实。学者远道而来,仰头观看,记录成册,称其为“天书映史”。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真相重现。
北方王庭之内,新帝登基,年号“靖元”,意为“肃清余孽,重定乾坤”。他幼时曾亲见父皇因听知微讲史而崩溃驾崩,故视“言祸”为心腹大患。登基当日,便密令组建“缄口营”,专司搜捕言行者,销毁一切与南云溪相关的物品。
更有甚者,他命工匠铸造九口“哑钟”,以千年寒铁混合人言骨灰熔炼而成,每口钟上刻满反咒符文,悬挂于各大州府城楼。每逢正午鸣钟,声波扩散百里,能压制“初语”之力,使桃叶失光,孩童忘词,甚至连第七弦的震颤都会短暂停滞。
一时之间,南方多地桃树再度枯黄,言坛前话语渐稀。百姓畏惧官府,不敢直言,只得低头走过,心中默念,却再不敢出口。
知微得知此事,立于南云溪畔,仰望第七弦,久久不语。右鬓白发已蔓延至耳际,面容亦显苍老,但她目光如炬。
“他们以为封住声音,就能封住真相?”她冷笑一声,转身走入桃林深处,取出陶瓮中《补遗录》最后一页未曾示人的秘章??那是她父亲用血写下的“言阵图谱”。
三日后,她在南云溪布下“九心言阵”,以三百二十七位殉言者姓名为基,以十万句真话为引,以自身三十年寿命为祭,启动古法。
那一夜,雷声无云而起,七道闪电自天而降,击中九口哑钟。钟体龟裂,反咒崩解,钟声由沉闷转为凄厉,最终竟自行鸣响,传出的不再是禁制之音,而是三百二十七个名字,逐一呼喊:
>“赵九龄!”
>“李婉娘!”
>“谢文昭!”
>……
每一声都带着临终前的痛楚与不甘,响彻九州。百姓惊醒,跪地痛哭;官兵捂耳奔逃;连王庭之内,新帝也在梦中尖叫坐起,看见殿梁上浮现出无数双眼睛,齐齐盯着他。
“我说过的话……还在。”殿外传来低语,正是当年那位焚书掌院的遗言,如今化作千百重回音,环绕宫墙。
新帝怒极,下令大军围剿南云溪,誓要铲平桃林,斩断第七弦。
十万大军压境,铁蹄踏碎春泥。先锋部队逼近溪畔,正欲放火,忽见漫山桃树无风自动,叶片齐刷刷转向军队,金光大作。紧接着,所有士兵耳边响起声音??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他们自己的记忆深处涌出:
>“你十三岁那年,看见县令受贿,却装作没看见。”
>“你去年举报同僚私藏野史,只为升职。”
>“你母亲临终前问你:‘这世道,还有真话吗?’你说了谎。”
一个个士兵面如死灰,兵器坠地。有人抱头痛哭,有人当场解甲,更有数百人转身跪向桃林,高喊:“我对不起良心!”
主帅大惊,下令强攻。箭雨蔽空,射向第七弦。然而羽箭未及触弦,便在半空焚为灰烬。一道青光自弦心迸发,直冲帅帐,穿透盔甲,击中主将心口。他惨叫一声,张口欲言,吐出的却不是血,而是一卷微型竹简,展开一看,竟是他祖父当年因直言被贬的奏疏全文。
大军溃退,七日未能再进一步。
王庭震怒,欲请高人出手。朝中一位隐修多年的国师出列,自称掌握“寂灭之道”,可断言语本源。他携弟子三人,赶赴南云溪,于十里外结坛做法,以自身精魄为引,召唤“虚无之风”,意图吹散第七弦的灵性。
那夜,狂风大作,天地昏暗。桃林剧烈摇晃,叶片金光渐弱。第七弦发出哀鸣,似琴弦将断。
就在此时,一道佝偻身影自北方踏雪而来。他披着破旧羊皮袄,手持木匣,步履蹒跚,却步步生莲??每一步落下,雪地便浮现出一行发光文字:
>“狼不吃好孩子是假的。”
>“大人骗我们睡觉也是假的。”
>“所以,其他事会不会也是假的?”
正是那位草原上的牧羊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走到桃林边缘,打开木匣,取出一块炭笔写满字的石头,轻轻放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