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京都看不上刘青山(第2页)
“刘青山的背景单薄,自然就成了他们报复的对象。”
“去年到今年的一系列事件,归根结底不在刘青山的能力上,而在他的背景上。”
“他坐上了不该属于他的位置,自然就会出事!”
“他若是现在离开这个位置,或者退休,那他肯定不会有事,还能享受副部级的退休待遇。”
“你是他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应该劝他急流勇退,而不是继续赖在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赖?
当杨凌用“赖”这个字眼来形容刘青山的时候。
程竹就知道这件事的根结不在刘青山的身上,而是在中纪委那些领导身上。
他们,看不上刘青山。
或者说,刘青山上位,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现在,他即便是搞定了李玉莲,也会有下一个张玉莲、赵玉莲出现。
他想帮刘青山留下来,似乎有点难啊!
杨凌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立即说道:“程组长,我刚刚的话,虽然有点难听,但这就是现实!”
“体制内越往上,要求便越是严苛。”
“刘青山的能力不错,可比他能力强的,系统内多的是!”
“而且,省纪委书记这样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看的并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协调各方关系和资源的能力。”
“让刘青山去做事,他肯定能将事情干好。”
“可这种一把手的位置,本身就不是给那种业务能力强的人准备的!”
“他们更适合做副手,而不是……一把手!”
杨凌是中纪委的人,一辈子都在中纪委工作。
他的思维模式,就是京都体制内大部分人的思考模式。
去年,曾鸿升和他说:当领导,要有当领导的思维。
你只有习惯了以领导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你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而现在,杨凌的话,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京都体制人,与其他省份的体制人,思考模式又不一样。
他们习惯于站在领导的视角,去评判一些事情,并将那些糟粕当作真理。
什么叫业务能力强的人,不适合当一把手。
外行领导内行呗?
类似的案例,古今龙外多如牛毛,外行能领导好内行的,才有几个。
晋升不看能力,看背景,看资源,已经成为了京都体制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