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卡律布狄斯(第4页)
花瓣透明,内里浮着一串细小的光点,排列成摩斯电码的节奏:
?????????
“我们在这里。我们还好。我们仍在。”
春天又一次来临。
城市屋顶上,有人开始用彩色玻璃瓶拼出巨大的地面艺术,阳光穿过时,在街道上投下斑斓的影子。
乡村小学里,孩子们发明了一种新游戏:两人背靠背坐着,通过敲击肩膀传递密码,猜对方想说的是哪句话。
沙漠边缘的绿洲中,一群志愿者正在试验“情绪灌溉系统”??将人类朗读诗歌时的声波转化为植物生长激素,用于复苏荒地。
而在深海,那片发光森林迎来了第一批访客:一群迁徙途中的鲸鱼。它们绕着森林游弋,发出低频的吟唱。令人震惊的是,森林中的光珠开始同步闪烁,节奏竟与鲸歌完美契合。
动物行为学家记录道:“这不是模仿,也不是应激反应。这是一种对话。虽然我们还听不懂,但它们确实在交谈。”
诺亚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跨频共情”。
莱娅听说后笑了笑:“看来,我们不是唯一学会温柔的物种。”
某个月圆之夜,她再次梦见了那片白色平原。
但这一次,金属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小小的树,枝干纤细,叶子却是无数枚微型的忆光草。树下站着一个人影,背对着她,穿着旧式的科研制服。
“林知遥?”她试探着叫。
人影缓缓转身。
没有脸。
只有一片柔和的光。
但它伸出手,做了个搭积木的动作??那是她最后一次见林知遥时,对方在梦中做过的手势。
她忽然懂了。
有些告别,不是消失,而是转化。
就像雨变成云,痛变成歌,孤独变成守护。
她走上前,握住那束光。
没有电流,没有共振,只有一种安静的暖意,顺着指尖流遍全身。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
她走到阳台,发现那本诗集不知何时被打开了一页,上面压着一片新落的花瓣。
诗句写着:
>“你问我为何不惧深渊?
>因我已在其中种下星光。”
她轻轻合上书,望向东方。
太阳正缓缓升起,照亮了整片大地。
忆光草们纷纷亮起,颜色各异,却彼此呼应,如同千万颗小心跳动的心。
她深吸一口气,轻声说:
“早安,世界。”
屋外,草叶轻轻闪了一下。
遥远的半人马座,那朵岩石花静止了一瞬。
然后,缓缓绽放出一层新的纹理,像微笑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