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他急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喝过的人往往会再买一碗,三大茶缸的酸梅汤,大约有三十升的量,一个小时就卖光了,收入五块六毛五分钱。

苏锦书和倪红玉额头脸上都是汗,眼睛却在发光,卖酸梅汤比冰棍挣钱多了!

金钱就是动力,两人回到家立马开始熬制第二批酸梅汤,午饭草草吃了几个馒头,下午两点便骑着三轮车往火车站赶。

长途跋涉的旅人更需要酸梅汤来解渴,这次只花了半个小时,苏锦书和倪红玉就把酸梅汤和冰棍全都卖光了。

如此两趟下来,她们今天的营业额已经有十二块二毛钱。

“小书书,真没想到,卖酸梅汤这么暴利。”数过钱后,倪红玉感叹说。

折腾了半天,苏锦书累的躺在床上,“是啊,我们卖了两次的成本大概只有两块钱。”

“生在八十年代真好,做个体户挣得比上班多多了,几十年后再去摆摊,可就没这么高的收益了。”同为社畜,辛苦打工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来到八十年代的倪红玉有点喜欢这里了。

苏锦书也一样,想到今天的午饭,她又觉得太对不起自己的胃,“真希望周凌霄早点下班,晚饭我就能吃得好点了,中午吃得太糙了。”

倪红玉取消她:“你呀,当心被周凌霄抓住了胃,到时候,你可就离不开他了。”

“我才不会被他抓住胃就被抓住心呢,周凌霄可是个没有心的人。”苏锦书说完,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

总之,她不要□□情里的傻子。

傍晚五点,今天最后一趟出摊,苏锦书和倪红玉选择了靠近纺织厂、衬衫厂的玉渊潭公园,准备做下班的厂职工生意。

国营工厂的下班时间在五点或者五点半,他们刚到就有人买冰棍或是酸梅汤。忙活了大概一个小时,苏锦书准备收摊回家的时候,意外遇见了一个熟人。

“锦书,好巧啊。”高杨看见苏锦书,惊喜地说。

等看到倪红玉跟她一起摆摊,脸上惊喜地表情又转为疑惑,他知道苏锦书和倪红玉从小就是死对头,两人见面不打起来就不错了。

“红玉,你也在这,好久不见。”出于礼貌,高扬主动打了招呼。

倪红玉看着他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他是谁,“大学生,高扬,你好你好。”

“高扬,你怎么会来这里?”苏锦书大大方方地跟他聊起来。

高扬:“我跟同学在这里办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平常下课或者周末没课的时候,就来这边帮纺织厂和衬衫厂想要参加高考的职工,或是孩子们补习英语。”

1977年恢复高考,经过三年的时间,已经有一些人嗅到机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准备高考,也重视起孩子的学习。

尤其是在今年,英语被列入高考必考科目,虽然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录取参考,但重点院校均要求英语分数达标。

“加油,以后你们的培训班就是这一片的金牌培训班了,我看好你们的前景。”苏锦书知道英语要不了几年,就会全面执行纳入总分,加上人们对高考的重要性认识加深,懂英语的人又少,他们在这个时候办英语培训班,前景自不必多说,一片光明。

高扬微微红了脸,带了一丝期待问她:“锦书,你明天还来这里摆摊吗?”

苏锦书略微思考,“这里人流量大,应该能摆一段时间。”

“那我明天早一点过来,帮你一起卖酸梅汤。”高扬开心地像个孩子。

倪红玉终于发现两人不对劲了,等高扬走后,她挤眉弄眼地对苏锦书说:“你都结婚了,还这么受人欢迎呢?”

苏锦书:“他喜欢的不是我啦。”

“那也可以处处看呀,我看他不错,阳光大男孩。等你三个月后离婚了,说不定有发展的机会。”

“等三个月后再说吧。”苏锦书不置可否。

一进院子,苏锦书就闻到酱肘子的香味,忙冲到房里,朝厨房喊:“周凌霄你买酱肘子了吗?好香啊!”

周凌霄慢条斯理地端出一盘烙饼,一盘酱肘子片,“洗手吃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