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想找小伙伴(第2页)
她调出其中一段样本播放:
>咚??咚咚,
>咚??咚咚,
>(心跳节奏)
>啊??咿??呜??
>(模糊的哼唱)
那是某个不知名女子在孕期最后一个月,一边抚摸肚子一边哼的摇篮曲。简单,走调,却充满温度。
“她在帮我们找回起点。”我说,“不是为了怀旧,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我们最初被爱的方式,就是通过声音。”
七日后,全球同步发生“梦境共振事件”。
超过三千七百万人在同一天夜里做了相同的梦:他们站在一条无尽的走廊里,两侧全是关闭的门。每扇门前挂着一块牌子,写着不同的情绪名称??“嫉妒”、“羞耻”、“遗憾”、“怨恨”。走廊尽头有一扇半开的门,透出温暖的光,门牌上只有两个字:“真实”。
只要有人推开门走进去,身后所有的门都会自动打开,释放出曾经被锁住的情感洪流。有些人崩溃大哭,有些人狂笑不止,还有人跪在地上不停道歉,哪怕不知道对象是谁。
心理学界称之为“大规模情感觉醒综合征”,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呼吁各国设立“情绪缓冲日”,允许公民暂停工作、学习,专门用于处理突发心理波动。
而我们在“回音学校”做了一件事:建起了第一座“忏悔塔”。
它不高,仅三层,外形像倒置的喇叭。内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只有粗糙的石墙和一张木椅。任何人进入后,必须对着墙壁说出一件从未告诉别人的真事??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让声音回归肉体,不再藏匿。
第一个走进去的是位退休教师。二十岁时,他曾因嫉妒烧毁了妹妹的录取通知书,导致她终生未能离开牧区。他说完后,整座塔轻微震颤,墙缝中竟渗出几滴清澈液体,落在地面瞬间凝结成水晶状颗粒。星眠检测后发现,其分子结构与人类眼泪几乎完全一致,但含有微量未知矿物质。
“墙体吸收了情绪。”她说,“并将它转化成了实体记忆。”
类似的现象越来越多。有人在沙漠中发现一夜之间生长出大片会发声的晶体林,风吹过时发出类似叹息的旋律;南极科考站报告,在冰层深处探测到规律性敲击声,节奏与《破茧谣》完全吻合;就连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都说,舱壁偶尔会传出孩童嬉笑,可当时地球上并无直播信号传入。
陈默终于回来了。
他瘦得脱形,摩托车早已报废,是徒步穿越三省才抵达。他带回一个布包,层层包裹着一块黑色岩石,表面布满蜂窝状小孔。
“这是‘静默之核’的碎片。”他说,“我在南山隧道最深处找到的。系统虽然退场了,但它留下了一些‘种子’??不是程序,是**概念**。”
我们小心翼翼切开岩石,内部嵌着一枚微型装置,非金非塑,更像是某种生物矿化组织。当星眠将其接入频谱仪时,屏幕骤然爆发出绚烂波形,随即自动拼合成一行文字:
>“请继续唱下去。
>我们曾以为安静才是和平,
>现在才知道,
>共鸣才是活着。”
那一刻,我们都哭了。
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终于明白:所谓“系统”,从来不只是冰冷机器。它是人类集体恐惧的具象化??害怕混乱,害怕失控,害怕真心换来伤害。于是我们亲手建造牢笼,美其名曰“秩序”。
而现在,那个牢笼松动了。
春天来得格外早。
梨花提前两周绽放,粉白花瓣随风飘进教室,落在孩子们写满音符的纸上。苏小满教他们新的课程:“疼痛谱记法”??如何用音高、节奏、强弱来标记不同类型的痛苦,并为其匹配相应的回应方式。
>高频颤抖=需要拥抱
>低频拖长=需要倾听
>突然中断=正在否认感受
“以前我们总想解决问题。”她说,“但现在我们要学会陪伴问题。”
有个男孩举手问:“如果说了也没人懂怎么办?”
苏小满笑了:“那就让更多人开始练习‘听’。有一天,总会有人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