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註册建组找人(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几天下来,小陈快跑断了腿,电话打到欠费,看了不下几十个地方:

有的房子倒是够大,但装修风格极其现代冷淡,全是金属玻璃,像个科技公司的会议室,毫无温度可言。

有的倒是古色古香,但破旧得像是鬼屋,地板踩上去嘎吱响仿佛下一秒就要塌了,壁炉里积了不知多少年的灰,租金还不便宜。

还有的哪儿都好,样子也对,但那租金报价听得徐阳肝颤——那是按好莱坞商业大片標准收费的,把他所有预算填进去都不够零头。

徐阳甚至开始严肃考虑,要不要找个仓库自己搭一个景算了,虽然这又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和时间的消耗。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地拿起电话准备联繫建材市场时,小陈兴奋得几乎破音的电话打了过来:“老板!找到了!帕萨迪纳!绝对符合要求!是个老教授的祖產,租金只要象徵性的1000美元一周!简直跟白送一样!”

徐阳一听,立刻跳上车,油门踩到底直奔帕萨迪纳。当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眼前的一切让他几乎要热泪盈眶!

就是这里!就是他梦里反覆出现的那个场景!

温暖的木质结构,墙壁上镶嵌著顶到天板的书架,虽然书不多,但氛围感十足。几张看起来就很舒服的老沙发和扶手椅隨意摆放著,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留下斑驳的光影。

最震撼的是那个巨大的石砌壁炉,粗獷、厚重、带著歷史的沉淀感,仿佛里面燃烧过几个世纪的炉火,见证了无数次的围炉夜话。

“完美!太完美了!这就是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量身定做的!”徐阳激动地绕著屋子走了好几圈,越看越喜欢,生怕老教授反悔,当场就掏出支票本签了合同,付了定金。老教授看著这个激动的年轻人,扶了扶眼镜,露出了慈祥又略带好奇的笑容。

。。。。。。

场地搞定,演员就位,接下来就是组建技术团队。

剧组人员就好找多了。徐阳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技术岗位上绝不吝嗇。他开出了略高於市场价的薪水,很快就在工会和圈內朋友的推荐下,组建起一支小巧却精干的团队:

摄影指导:徐阳亲自掛帅,但他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掌机来实际操作,確保画面稳定流畅。

灯光师:至关重要!需要能用灯光营造出从午后到深夜不同时段的气氛变化,还得把每个人的脸打得有层次。

录音师:这片子台词就是生命!必须確保每一句对话,每一个气口都清晰无比,不能有任何杂音。

场记、化妆、美术:人员精简,但都经验老道。

当这群习惯了各种独立电影、gg、音乐mv拍摄的“老油条”们,第一次被召集到租下的排练室开筹备会时,气氛那叫一个微妙。

大家看著手上那薄得可怜的、几乎全是密密麻麻对话、没什么动作提示的剧本,又偷偷瞄了一眼会议桌尽头那个年轻得过份、据说就是导演的亚裔小伙子。

几个消息灵通的,已经悄悄打听到这位爷就是youtube上那个靠“歪嘴龙王”和“扳手保鏢”这种雷人神作火遍全网的“尬剧之王”。

这位大佬……能驾驭得了这种纯粹靠文戏和表演死撑的片子吗?

这剧本看起来挺深奥的,他理解吗?

他不会拍到一半,觉得太闷,突然让主角约翰·奥德曼来个后空翻证明自己身体好吧?

或者演到一半,壁炉突然打开,里面衝出个外星人开始大战吧?

徐阳坐在主位上,下面那些闪烁的眼神和微妙的表情他尽收眼底。他太清楚这些人在想什么了。他没有过多解释自己的“辉煌”过去,也没有夸夸其谈艺术理想。

“大家好,我是徐阳,本片的导演和编剧。我们时间紧预算低,所以效率第一。关於摄影,我的设想是,主要採用……”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有限的机位变化、景別切换和细微的推拉摇移来打破单一场景的单调感,让对话戏充满张力。

“灯光方面,我们需要模擬自然光隨时间的变化,从下午明亮的斜射光,到傍晚的暖色调,再到夜晚只依赖室內灯和壁炉光的效果……这是大概的光位图。”

“录音老师,您的任务最重,我们需要绝对乾净的对话录音,任何一点杂音都是灾难。我建议……”

嗯……看来这位年轻导演,肚子里是真有货啊!至少技术上绝对过硬,思路清晰得可怕。好像……確实不像他之前拍的那些东西那么离谱?也许……这次真的能搞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