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北电来信拍电影(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方面,他麾下的“龙王影业”短剧工厂已经进入了流水线作业模式。几个核心小团队在他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已经能相对独立地运作《破產富翁》、《硅谷教父》和《末世基地》等项目。

徐阳只需要定期审片,把控一下“尬帅”的底线不崩,以及確认支票本上的数字持续增长即可。李维斯和莎拉更是成了片场老油条,甚至能即兴发挥出一些让徐阳都拍案叫绝的沙雕桥段。

另一方面,徐阳將自己关在公寓里,那台刻意断网、防止任何信息泄露的笔记本电脑,成了他真正的秘密基地。屏幕上闪烁的不是剪辑软体,而是空白的文档和密密麻麻的大纲。

他在“抄”作业。不,更准確地说,他在进行一场跨越时间的“文化搬运”。

《2012》、《超体》、《地心引力》、《惊天魔盗团》、《潜伏》、《鬼影实录》、《宿醉》、《伴娘》、《逃出绝命镇》、《海边的曼切斯特》、《爱乐之城》。。。。。。

一个个在未来將大放异彩的电影创意、核心设定、关键情节转折,被他以大纲的形式,极其简练地记录下来。

每完成一个,他就立刻通过加密连接,悄无声息地发送到美国版权局进行註册,或者匿名投递到类似於“好莱坞黑名单”之类的地方,先占上坑位再说。

短短时间,他名下(或匿名)已经积累了十几个未来爆款的“种子”。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掌握了未来彩票號码的人,提前把所有的號码组合都买了一遍,心里踏实无比。

穆德远的那通电话,像是一剂温和的催化剂。老师那句“別忘了初心”和“有价值的作品”,虽然当时他回答得漂亮,但確实在他心里激起了涟漪。

光靠薅短剧羊毛和当天使投资人,似乎总缺了点什么。徐阳需要一块真正的、能敲开传统电影圣殿大门的敲门砖。

他需要证明,他徐阳不仅能搞出土味短剧这种“文化炸弹”,也能拍出被业界认可的、“正经”的电影。

“是时候拍一部电影了。”徐阳靠在椅背上,自言自语。

但拍什么?大製作?不可能,他现在虽然有钱,还没到能隨便烧几千万美金玩票的地步。

第一部电影,必须低成本、高风险、高概念,一鸣惊人。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未来种子”文档上滑动。突然,一个標题映入眼帘:《themanfromearth》

就是它了!

徐阳眼睛一亮。这部在2007年由编剧杰罗姆·比克斯比创作的低成本神作,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开局!

成本极低:全片几乎只有一个场景,全靠演员的对话和表演支撑。演员片酬、场地费都能压到最低。

概念极高:一个自称活了14000年的穴居人,向他的大学教授朋友们娓娓道来他的漫长经歷,涉及歷史、宗教、生物学各个领域,脑洞大开,引人入胜。这逼格,瞬间就和那些沙雕短剧划清了界限。

极具话题性:其对宗教和歷史的大胆解读,註定会引发爭议和討论,而这正是最好的免费宣传。

能秀基本功:虽然场景单一,但正因如此,对导演的场面调度、演员的表演、对话的节奏要求极高,正好能让他这个北电摄影系出身的人秀一秀被短剧掩盖了的“肌肉”。

“完美!太完美了!”徐阳兴奋地搓著手,“成本可能二三十万美元就能搞定,甚至更少!用短剧赚来的钱拍,绰绰有余!”

他立刻行动,打开一个新的文档。他不需要完全照抄原版剧本,他拥有的是那个核心的、惊为天人的概念。

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和2005年的时代背景,开始飞快地敲击键盘,撰写《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详细大纲和分场梗概。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筛选演员:不需要大明星,找一些有舞台剧经验、台词功底深厚、价格不贵的性格演员就好。

写著写著,徐阳忍不住笑出了声。

想想看,当那些看惯了他拍的“龙王歪嘴”、“兵王扳手敲人”的观眾,突然发现这位“尬剧之王”掏出一部如此深沉、烧脑、全程文戏的哲学思辨电影时,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当那些好莱坞的製片大佬们,一边嘲笑他的短剧低俗,一边却被这部成本低廉却內涵深刻的电影惊掉下巴时,又会是什么反应?

这反差,这打脸,这装於无形之中的逼……简直比短剧还要爽!

“就这么定了!”徐阳一拍桌子,眼中闪烁著猎人锁定猎物般的光芒。

“第一部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让好莱坞看看,我徐阳,不只会拍尬剧,还能用最少的钱,拍出最牛的脑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