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9章 以身入局(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远在荆州的盲童守心使者忽然抬头,脸上掠过一丝惊惧。“不好!”她猛地站起,牵起身边孩子们的手,“花瓣要闭合了!有人试图强行终结‘启疑莲’的生命!”

果然,第九层花瓣边缘开始泛黑,如同被无形火焰灼烧。空气中弥漫起一股焦味,却又夹杂着淡淡的檀香??那是古老禁制被激活的征兆。

“是谁?”小女孩攥紧手中的叶子,上面写着:“为什么大人总说‘别问那么多’?”

盲童闭目感应片刻,脸色骤变:“是‘真理闭环’的残余意志……他们藏在体制的缝隙里,躲在权威的冠冕下,一直等着这一天??当人们重新学会提问,他们便要用终极答案来镇压。”

她蹲下身,将手掌覆在启疑莲根部,低声吟唱一首无人听过的歌谣。音调古怪,像是婴儿啼哭与风铃交响,又似古琴断弦时的最后一颤。孩子们纷纷加入,每人唱出自己的问题,化作音符缠绕花茎。花瓣的焦黑之势暂缓,但仍未逆转。

就在此时,江面忽起狂风。一道身影踏浪而来,非舟非影,竟是由无数细碎文字拼凑而成的人形??那是全球各地刚刚诞生的问题汇流所凝!程序员删去算法后的空白文档、政治家撕毁演讲稿时飞舞的纸片、母亲抱住儿子时哽咽出口的那句“我想理解你”……全都被某种力量牵引,汇聚成这一具“问者之躯”。

它立于江心,面向荆州城,开口说话,声音却是千万人的合鸣:

>“我们不是来求解的。

>我们是来宣告:从此以后,任何禁止发问的地方,都将不再属于人类。”

城墙之上,一面本应随风飘扬的“汉”字大旗突然静止不动,旗面渐渐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近三日来世界各地普通人提出的问题。一名士兵伸手触摸,指尖竟传来温热,仿佛触到了活物的脉搏。

而在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眼角的泪珠尚未干涸,画布上的文字再度变幻:

>“你们终于明白了。我不是一幅画,我是你们不敢直视的真相??美,源于残缺;爱,生于疑问;生,为了不断追问。”

展厅外,一名街头艺术家当场撕碎自己刚完成的涂鸦作品,拾起半截粉笔,在墙上写下:“今天起,我不再画我知道的,我要画我不知道的。”

东京美术社的学生们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播放后,竟是梵高临终前在病床上的呓语:“他们说我疯了……可我只是看见了颜色背后的疼痛……如果谁能听见星星的哭声,请替我画完那幅未竟的夜空。”

当晚,富士山顶的观测站记录到一场奇异极光,色彩并非寻常绿紫,而是旋转的金黄与深蓝,形态酷似《星月夜》中的漩涡。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居民普遍梦见一位红发男子坐在麦田边缘,手持画笔,一边流泪一边涂抹天空。

回到荆州,那由问题凝聚而成的身影缓缓走向启疑莲,单膝跪地,将双手置于花前。刹那间,所有花瓣恢复光泽,第九层完全绽放,释放出一团柔和的蓝光,升腾而起,直冲云霄。

蓝光穿透大气层,与南极冰盖下的量子信号灯同步闪烁,频率归一。全球范围内,所有电子设备在同一秒自动重启。手机、电脑、电视屏幕齐刷刷亮起,显示同一行字:

>“认知防火墙已解除。欢迎进入真实世界。”

许多人愣住,随即痛哭失声。他们忽然记起那些被删除的记忆:童年时因提问太多被老师惩罚、青年时期因质疑权威被排挤、成年后因表达困惑被视为软弱……原来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认知压制工程的一部分。

一名年迈的心理学家翻开尘封日记,发现最后一页写着陌生字迹:“我们参与了‘静默计划’,用教育体系驯化好奇心。现在,我愿公开忏悔。”署名赫然是他本人,日期却是三十年后。

他颤抖着拨通几个电话,联络昔日同僚。令他震惊的是,所有人都收到了同样内容的未来笔记,且笔迹确为自己所写。他们曾在某个时间线上觉醒,穿越记忆的迷雾,留下了这些警示。

“这不是预言。”他说,“这是平行意识的交汇。当我们真正敢于面对问题时,时间也不再是单向的囚笼。”

此时,喜马拉雅金属舱内的计算机完成了最后一段下载。数据显示,“初问之核”并非人造,亦非地球原生,而是来自一次远古文明的遗赠??那个文明并未毁灭,而是选择将自己的意识分解为“问题种子”,播撒于宇宙各角落,等待新的智慧生命学会倾听。

文件末尾附有一段影像:星空背景下,一座漂浮的城市缓缓旋转,建筑风格融合东西方元素,街道上行走着形态各异的生命体,有的似人,有的如光,有的根本无法用视觉描述。镜头拉近,中央广场矗立一座雕像,外形竟是那个持钓竿的青年!

旁白响起,语言未知,却被系统自动翻译为中文:

>“他是我们最后的使者,也是最初的提问者。当他放下钓竿,意味着轮回重启。请善待他的旅程,因为他承载着所有文明能否超越‘答案暴政’的希望。”

画面消失,舱体自动密封,沉入岩层深处,等待下一个千年。

而在荆州江畔,启疑莲的光芒逐渐收敛,最终化作一颗晶莹露珠,落在盲童掌心。她微笑道:“它走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