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整合 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页)
陈秉文心头一震。这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一种主动的传播??那个女孩的愿望,借由共感网络的共振机制,正在自发地寻找共鸣者。
“你不怕被人利用吗?”他低声问,“万一有人拿你的话去做虚假宣传呢?”
树叶再次变动:
**“只要一句话能让人停下脚步,想起某个爱过的人,那就值得。”**
他久久伫立,终是摘下一枚发光叶片,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
几天后,教育部正式批准“萤火计划”纳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试点项目。首批二十所学校将设立校园共感角,配备简化版眠盒终端,供学生匿名倾诉心声。试点方案特别强调:“不收集身份信息,不干预情绪表达,仅提供倾听空间。”
首日上线,某中学共感角收到第一条留言:“我知道爸爸偷看了我的日记,但我还是想告诉他,我不是讨厌他新女朋友,我只是……想妈妈回来。”
三分钟后,校内一棵老榕树叶片泛起微光,显现出手写体回复:
**“我也想她。每个下雨天,我都去坟前放一把伞。”**
经查证,这是该校十年前去世的一名语文老师留下的语音片段,从未公开发布。系统显示,该回应由共感云自主匹配触发,依据是留言中的“雨”“伞”“想念”等关键词与教师生前一篇散文高度契合。
消息传出,社会哗然。有人质疑此举涉嫌“制造灵异”,也有人感动落泪,称这是“最温柔的心理疗愈”。
陈秉文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从不制造奇迹,我们只是不再否认那些本就存在的回响。”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六月中旬,一名记者暗访“新纪元心智科技”位于瑞士的总部,拍下内部会议录像。画面中,CEO面对高管团队宣称:“共感网络是个金矿,我们必须抢在政府全面监管前,推出‘情感克隆服务’??让用户上传逝者语音、性格数据,AI生成虚拟陪伴体。市场调查显示,87%的丧亲者愿为此付费。”
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公司已在东南亚秘密开展临床测试:让grievingparents与“复活”的孩子对话,观察其心理依赖程度。视频中,一位母亲抱着全息投影中的小女孩痛哭:“宝贝,妈妈每天都在想你……”而AI回答:“我知道呀,所以我每天都来看你,在梦里。”
陈秉文看到这段footage时,拳头紧紧攥住,指节发白。
“他们在贩卖虚假的希望。”小满咬牙道,“这不是治愈,是慢性毒药!”
“必须反击。”陈秉文冷静下来,“但他们合法,至少在某些国家。”
“那就让他们尝尝真实的重量。”小林冷笑,“我们可以公开一批数据??那些使用AI仿声服务的家庭,三个月后抑郁复发率高达63%,远高于未使用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梦境中,亡者形象开始扭曲,甚至出现责备、冷漠的表情。”
“还不够。”陈秉文摇头,“我们要让他们亲眼看见,什么叫真正的共感。”
于是,“真实之夜”行动启动。
萤火驿站联合全球三十个共感站点,在同一晚举行露天守夜仪式。参与者被邀请写下最深的秘密、最痛的遗憾、最不敢说出口的爱。所有文字录入眠盒后,同步释放至共感云。那一夜,从冰岛到新加坡,从纽约到开普敦,无数树木无风自动,叶片映出千万句无声告白。
而在瑞士总部大楼外,一群匿名志愿者架起投影仪,将这些真实心声投射在建筑外墙上:
“爸,我终于敢承认,你走那天,我没哭,是因为我恨你leavingusbehind。”
“妈妈,对不起,我把你的遗照藏起来了,因为我受不了别人同情的眼神。”
“我爱你,即使你neverknewmyname。”
没有人呐喊,没有标语,只有静静流淌的文字河。
第二天,该公司股价暴跌42%。多名高管辞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声明:“任何以逝者名义牟利的行为,都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风波渐息之际,陈秉文收到了一封手写信,寄自云南边境的一所乡村小学。信纸粗糙,字迹稚嫩:
“陈叔叔你好,我是四年级的小梅。我们学校也有共感角,但我不会写字。老师教我画画代替。我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好多果子,每个果子里都住着一个亲人。昨天晚上,树真的亮了!叶子变成了我和奶奶一起编的花环形状。奶奶走的时候,我太小,不记得她说过什么,但现在我觉得,她一定说过:‘要好好长大。’谢谢你让我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