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確实也是没得选(第3页)
这一事实虽然让在场眾人震惊了一小会,但说实话情报本身的价值在此刻可能並不是那么大。
三个月后的火山喷发,难道现在就能有什么跡象吗?
甚至哪怕是真的有,譬如可被现代最高精度仪器捕捉到的“异常地应力”和“微观粒子流”之类的,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合理介入开发的理由罢了。
等真的发现金矿以后明显又完全是另一回事。
见自己拋出的情报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林承隨后只是淡然地將他所知的第三个金矿所在地点也指了出来。
许多人的目光就此避开,因为这第三个金矿所属的国家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麻烦。
隨后林承缓缓说道:“我只是一个引路人,负责指出道路在哪里。至於怎么走上这条路,我相信,国家的智慧,远超於我个人。”
他的话语谦逊,实则也不过是在藉此抽身,以求接下来可以干坐著摆烂罢了。
林承深知,自己最大的价值在於提供超越时代的信息和知识,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去制定具体的执行策略。那是国家机器最擅长的事情。
听到这句话,主任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对身边的秘书低声说了几句。
秘书迅速离去,几分钟后又匆匆返回,递迴来一部加密电话。
主任走到会议室的角落,极快地进行著沟通。
五分钟后,他掛断了电话,脸色凝重地走回座位。
他环视全场,沉声说道:“我刚刚与几个关键部门的同志確认了情况。结论是,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例如向其他主要產金国,比如我们在南大陆的几个战略伙伴申请援助开採,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做不到。他们的主要矿场本就处於满负荷运转状態,这是他们各自的战略储备。临时要將產能提升一个数量级,需要的设备、人员和前期准备,没有几个月根本无法完成。”
这还只是挑了容易理解的阻碍进行说明,实际会遇到的阻碍其实远比这要多得多。
相较而言,在樱诸岛开闢新的矿场,反倒成了最直接,也最容易实现的道路。
一直稳坐钓鱼台的现场最高负责人,自从【大禹】相关部门正式组建完成后,久违地再次来到现场的高建瓴秘书长,此刻开口道:
“今天的会议,技术层面的討论,到此为止。”
“在场各位专家同志,你们辛苦了。”
他顿了顿,语气稍微柔和了一些: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超出了技术范畴。请各位先回去休息,养足精神,准备迎接更艰巨的后续工作。”
“我们需要你们,在黄金到位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將这张网,铺满我们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看到秘书长那不容置喙的眼神,虽然也存在疑惑,但与会人员都陆陆续续地离开。
隨著科学家和一部分文职干部的离场,原本满满当当的会议室,瞬间空旷了许多。
林承注意到,留下来的人,除了他自己这个总顾问之外,只有寥寥数人。
【利剑部】的部长冯錚,战略储备与物资调配局的主任,以及几位他虽然不认识,但从他们坐姿如松、眼神如鹰的气质就能一眼看出的,绝对是来自军方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