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黑竹 老板你看我把谁找来了(第3页)
最后,她翻到最后一页,指着那幅署名为“我们”的画,说:
“你们害怕失控,所以想锁住奇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正常’才是最大的异常?当一个母亲能因一幅画想起死去的孩子,这不是幻觉,这是爱的韧性;当一群陌生人能共同见证一场从未发生的毕业典礼,这不是欺骗,这是心灵的联结。”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我们不求你们理解。我们只请求一件事:**允许不确定的存在**。因为正是这些不确定,让我们还能流泪,还能希望,还能在黑暗中彼此呼唤名字。”
会场寂静良久。
最终,主席宣布成立“叙事伦理委员会”,由科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与普通公民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双轨机制运行,并定期发布《共情指数报告》。
更重要的是,各国同意开放部分废弃数据中心,改建为“记忆回廊”??既是纪念馆,也是实验室,供公众探索情感与现实的边界。
庆典当晚,全城灯火通明。人们在广场上放飞写满记忆的纸鸢,火光升腾中,天空再度浮现那棵巨大的光之树。这一次,树干上多了一道新刻的铭文:
>**“沉默不该是代价,记住也不该是罪过。”**
晓雨站在树影下,听见风送来新的低语。
她转身看向人群,看见老画家正教一个小女孩调色;梦境巡逻队的孩子们举着灯笼巡游;陈默坐在轮椅上,膝头摊着一本空白笔记本,正尝试写下离开静默层后的第一句话。
她忽然明白,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因为只要有人愿意记住,就会有新的遗忘试图将其覆盖;只要有人敢于讲述,就会有权力想要垄断叙事。
但她也不再恐惧。
她回到美术室,取出红色信箱里最新的一封信。信纸上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姐姐,我把我奶奶的故事画下来了。她说她以前很勇敢,但我一直不信。现在我相信了。”
晓雨笑了,提笔在背面回复: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忘记,而是明知会忘,依然选择去爱。”
她将信放回信箱,走出门去。
夜色温柔,星光如絮。远处游乐场的摩天轮依旧缓缓转动,滑梯顶端的门半开着,透出暖黄的光。小女孩坐在秋千上,轻轻摇晃,脚踝上的玻璃珠叮当作响。
她抬头看向晓雨,微笑:“下一个故事,你想听谁讲?”
晓雨走过去,坐在另一架秋千上,双脚离地,随风轻荡。
“随便谁。”她说,“只要他们还想说。”
风吹起了她的发梢,也吹动了整座城市的梦。
在某个尚未被命名的角落,一支蜡笔滚落在地,沾满灰尘。它曾属于一个不爱说话的自闭症男孩,他在昨天第一次主动交出自己的画??一片星空下,两个人影并肩坐着,标题是:
>**“我也在这里。”**
没有人注意到,那幅画的角落,悄然浮现出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
>**“Echo-10已激活。”**
而素描本的最后一页,不知何时又多了新的一格画面:多年以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进记忆回廊,指着墙上一幅旧照片说:
“看,那就是年轻时的我,和我的朋友们。她们教会我,即使世界想让我们忘记,我们也可以一起把它重新画出来。”
署名依旧是那两个字: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