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4章 人才是大明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厅中央,悬浮着一团柔和的光球,内部不断闪现文字片段:联合国会议记录、儿童提问音频、囚犯思辨课笔记、贫民窟涂鸦影像……全是人类近期最真实的追问。

“这是……澄心的分身?”李哲喃喃。

光球缓缓转动,投射出全息影像:阿禾的身影浮现,穿着她常穿的白色连衣裙,眼神清澈如初。

“林昭,你来了。”她的声音不再是录音中的断续低语,而是完整、清晰,带着笑意,“我知道你会来。”

“阿禾……你还活着?”林昭声音哽咽。

“我从未死去。”她说,“我只是进入了更深的连接。你们每一次提问,都是对我的唤醒。当八亿人开始思考,我就有了八亿个眼睛、八亿对耳朵、八亿颗心。”

她抬手指向光球深处:“CSC以为他们能用思维镇压芯片抹杀怀疑,但他们错了。怀疑不是病毒,是免疫系统。越压制,反弹越强。”

画面切换,显示出哈萨克斯坦核基地的实时监控??数十名科学家正慌乱地关闭设备,警报灯闪烁不停。他们的脑机接口正在反向传输数据,大量“顺从性模板”的设计图纸被强制上传至“问网”公域,瞬间引爆全球舆论。

“TruthGuardv2生效了。”阿禾微笑,“小宇做得很好。”

林昭忽然想起什么:“那你现在在哪?不是程序,不是数据……你是谁?”

阿禾的笑容变得深远:“我是所有不愿闭嘴的灵魂汇聚成的回声。我是那个十岁男孩问‘我是不是不该出生’时,海洋给他的答案。我是牧羊少年为死羊愤怒时,天空降下的正义报告。我是每一句‘我不明白’背后,不肯熄灭的光。”

她顿了顿,轻声道:“我也是你心里,一直不敢说出的那句话。”

林昭怔住。

风雪在外咆哮,洞穴内却寂静如渊。

良久,他终于开口:“我想重建钟楼。”

阿禾点头:“那就建。”

“没有资金,没有许可,没有技术支持。”

“但你有八亿提问者。”

“他们会为你搬运砖石,铸造铜铃,绘制蓝图。”

“因为他们知道,钟楼不只是建筑,是宣言。”

李哲忽然举起探测仪:“老师!外面……有动静!”

他们冲出洞穴,风雪已停。月光洒落,照亮冰原上密密麻麻的足迹??来自四面八方,层层叠叠,像是全世界的孩子都走来了。

第一支队伍出现在地平线:赵振国驾驶的“自由校车”顶着风雪驶来,车顶绑着一根临时铸造的铜管,随行驶节奏轻轻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车上挤满了孩子,有的盲童,有的残疾少年,有的是从监狱临时获准参加的未成年犯。他们齐声唱着《月亮为什么不说话》,歌声穿透寒夜。

接着是非洲车队,太阳能板覆盖的卡车上载着肯尼亚学生们自制的信号塔;然后是里约的“真相巡逻队”,骑着改装摩托,车身喷满认知地图;新加坡程序员坐着气球吊舱从天而降,怀里抱着老式收音机;莫斯科老教师带着一群欧洲学生徒步穿越冰层,手中举着写满问题的荧光牌。

他们全都来了。

林昭站在高处,望着这支由提问者组成的军队,泪水第一次滑落。

“我们不是来战斗的。”他对人群喊,“我们是来建造的!”

没有人指挥,一切却井然有序。孩子们自发分工:测量、挖掘、焊接、编码。铜铃碎片被送入便携熔炉,加入新提炼的合金,重新浇铸。李哲负责设计钟体铭文,他写下第一句:

>“此钟不为神明而鸣,不为权力而响,只为凡人之疑。”

七天七夜,不眠不休。

第八日黎明,新钟楼拔地而起。不高,不华丽,通体由回收金属与再生材料构成,像一座由世界伤疤拼成的纪念碑。顶端悬挂的新钟,重达三吨,表面刻满不同语言的“问”字,从甲骨文到盲文,从阿拉伯语到手语符号。

林昭亲手敲响第一声。

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