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磨刀霍霍向合资(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此次的热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得有冲击力。

特别是在如今合资豪华支配市场的大环境下,国产车一直是中低端人群代步的象征。

国产新能源车,那就更别提了。

技术路线给人的感觉,犹如试验品。。。

林正阳在初心馆里站了很久,直到夜风从敞开的玻璃门吹进来,带着初冬的凉意。他合上笔记本,指尖在车身上轻轻划过那道早已磨平的焊痕??那是二十年前他在城中村铁皮屋下亲手补上的第一处破损。如今这辆车已被妥善保存,外壳重新喷漆,电机更换为最新一代低功耗永磁同步系统,但林正阳坚持保留了原始控制器和编号铭牌。“它不是展品,”他曾对博物馆策展人说,“它是起点。”

他走出初心馆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阿?发来的消息,附着一张照片:她的三轮车正停在一户山民家门口,车斗里放着保温箱和急救包,GPS轨迹显示她刚完成一次往返十八公里的药品配送。文字只有一句:“今天帮两个孩子打了疫苗,他们叫我‘灯姐姐’。”林正阳笑了,回了个thumbs-up的表情,又默默把这条消息置顶。

第二天清晨,研究院会议厅召开季度战略会。陈璐坐在长桌尽头,面前摊开一份标有“绝密”的文件夹。“工信部刚刚批复‘千校联动工程’试点,首批一百所职业院校将接入‘共联网’教学平台。”她抬头环视众人,“但配套资金只有预算的百分之六十,地方执行意愿参差不齐,有些校长还在问‘这个课能不能加分’。”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技术总监王海推了推眼镜:“我们能不能绕开体制?比如直接向学校捐赠工具包,像‘微光行动’那样?”

“可以,但规模上不去。”林正阳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那群仍在组装清洁机器人的孩子身上,“教育变革不能靠施舍,得让人看见回报。我们要做的不是送锤子,而是让全社会承认??用锤子的人,值得被尊重。”

话音未落,安全主管李岩突然冲进会议室,脸色凝重:“出事了。缅甸边境的‘微光驿站’昨晚遭到武装劫掠,三名学员受伤,设备全毁。”

空气骤然冻结。

“谁干的?”林正阳声音很轻。

“初步判断是地方民兵组织,可能受境外势力蛊惑。”李岩递上平板,画面中是一片焦黑的营地残骸,墙上用红漆写着陌生符号,“他们砸掉了所有设备,唯独带走了五台旧X3-Pro主板。”

陈璐倒吸一口冷气:“这些主板早就停产,而且加密锁死,根本没法二次利用……除非有人想逆向破解‘赤心协议’。”

林正阳沉默片刻,忽然起身走向白板,拿起记号笔写下三个词:**信任、工具、失控**。

“我们给了别人火种,”他说,“也得接受有人会拿它去烧房子。但这不代表我们该熄灭火。”

他转身看向团队:“发布紧急响应机制??启动‘星火备份计划’。所有海外站点立即切换至离线模式,启用预埋的本地化知识库;同时开放‘应急修复包’下载权限,不限地区、不限身份验证。我要让每一个还能连上网的孩子,都能自己重建系统。”

“可这样会暴露核心架构!”王海皱眉。

“那就让他们看。”林正阳眼神坚定,“真正的防线不在代码里,在千万双愿意修复的手上。通知联合国开发署,请他们协调东盟救援通道;另外,联系怒江的阿?,请她录制一段教学视频,教大家如何用最基础材料恢复定位模块??就用她第一次修车时的那种矿泉水瓶灯做演示。”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四十八小时内,全球超过两千个基层技术节点自发响应,形成“分布式救援网”。菲律宾渔村的少年用渔船电池为邻国同龄人远程供电;尼泊尔寺院的僧侣架起卫星天线,充当临时中继站;甚至有德国高中生发起众筹,购买无人机向封锁区空投微型工具包。

而在事件中心,幸存的缅甸学员并未退缩。十六岁的玛温在医院病床上用脚趾敲击键盘,上传了一份《简易电磁屏蔽罩制作指南》,灵感来自她母亲织毛衣的铝丝线团。这份文档三天内被翻译成十七种语言,成为新一代抗干扰设备的基础设计。

风波渐息之际,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抵达林正阳个人账户。附件是一段音频,背景嘈杂,夹杂着枪声与呼喊,但能清晰听见一个少年的声音:“……我知道你们听不懂缅语,但我还是要说??谢谢你们教会我焊接。我用最后一块电路板改了个干扰器,保护了村里的医疗记录。我不怕死,只怕你们白教了我。”

林正阳听完三遍,将音频转存至“赤心库”公共档案,命名《第001号勇气》。

春天再次逼近时,一场意外的合作悄然成型。美国某科技巨头原定在拉斯维加斯发布新款智能座舱系统,却在发布会前夜宣布取消,并公开致歉:“我们发现部分情感识别算法与‘万象中枢’存在结构相似性,尽管开发路径独立,但我们必须承认??灵感源自你们开源的‘家书键’论文。”

舆论哗然。有人指责抄袭,也有人称其为“迟来的致敬”。林正阳未作回应,只是在内部会议上提出新目标:“接下来一年,我们要让‘赤心协议’适配一百种非主流语言,包括手语、盲文编码和少数民族口传音系。技术如果不能抵达最边缘的声音,就不配叫普惠。”

项目命名为“百语计划”。首站选在贵州侗寨,那里有最后一批仍在使用古老歌谣传递信息的老人。团队带去一套基于AI语音生成的“数字歌师”系统,能将现代预警信息转化为传统调式吟唱。测试那天,八十多岁的歌班长老听完机器模仿的《雷雨避险歌》,老泪纵横:“这不是铁盒子说话,这是祖先的魂回来了。”

与此同时,哈尔滨传来好消息:张立军康复进展超预期,已能短距离行走。医生说,这不仅是医学奇迹,更是心理韧性的胜利。“他每天看你们那些孩子的视频,”护士笑着说,“有一次我半夜查房,发现他对着平板学编程,手指抖得厉害,还不肯睡。”

林正阳决定去一趟东北。途中接到娜丁越洋电话,语气激动:“赞比亚合作社发电量突破临界点了!我们现在不仅能自给,还能向邻村卖电!孩子们说,要用电费收入建图书馆!”

“告诉他们,”林正阳望着舷窗外翻涌的云海,“知识才是最好的储能装置。”

落地哈尔滨当晚,他直奔儿童医院。张立军正坐在轮椅上调试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模型,桌上散落着齿轮与导线。“你来得正好,”他抬头一笑,“我在做一个实验??如果把‘火种芯’装进假肢控制器,能不能让它学会感知使用者的情绪?”

林正阳愣住:“你想重启‘心灵引擎’项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