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8章 开先河创记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消息传开后,报名通道在四十八小时内涌入超过八千份申请,覆盖中国西部七省区以及缅甸、老挝边境村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迅速跟进,表示愿为该项目提供初期物流支持。

而在怒江,阿?成了第一个正式学员。她的三轮车最终被改造成“移动医疗辅助车”??加装了保温箱(用于运送药品)、GPS定位模块(由林正阳团队捐赠的二手卫星信标改装)和简易语音报警系统(用废旧手机主板编写触发程序)。

出发那天,全村人列队相送。阿?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握方向盘,脸上不再是怯懦,而是一种近乎庄严的平静。

林正阳拍了拍车身:“记住,轮子不怕慢,只怕停。”

车队缓缓驶下山坡,消失在晨雾之中。

与此同时,远在瑞士日内瓦,一场闭门听证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美国代表强硬质疑“万象中枢”开放协议的安全性,声称其情绪识别模块可能被用于“大规模心理干预”。

中方代表团团长托马斯?赵平静回应:“请各位看看这个视频。”

屏幕上播放的正是阿?点亮车灯的那一幕。镜头缓缓扫过孩子们惊喜的脸庞,最后定格在她手中那把沾满油污的扳手。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心理操控’?”托马斯反问,“还是说,你们害怕的是??普通人一旦掌握工具,就不需要你们来定义什么是‘进步’了?”

会场一片寂静。

数日后,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开源普惠技术应用案例库”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广名录,并特别收录“001号公路”与“微光行动”作为首批示范项目。

国内方面,工信部联合教育部发布《青少年动手能力振兴计划》,要求全国职业院校增设“现实问题解决课”,课程内容必须来自真实社会需求,评分标准不再是考试分数,而是“是否有人因此受益”。

某重点技校率先响应,布置的第一道题目是:“设计一款能在暴雨夜自动提醒老人关窗的装置”。获奖作品出自一名听障学生之手??他用振动传感器连接床头闹钟,当风雨声超过阈值,床垫就会轻微震动。

他在答辩时用手语说:“我奶奶听不见雷声,但她能感觉到震动。这就够了。”

这句话被录制成公益广告,在地铁站循环播放。

林正阳看到视频时,正在哈尔滨儿童医院探望张立军。两人并肩走在走廊里,窗外已是深冬,雪花静静飘落。

“你觉得我们做的这些事,真能改变什么吗?”张立军忽然问。

林正阳望着玻璃上反射的灯光,低声说:“十年前,我在南极差点冻死。那时候我以为,只要做出最先进的车,就能拯救所有人。后来我才懂,真正的拯救,是从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多走一公里开始的。”

他顿了顿,掏出手机,打开“赤心开源库”最新提交的日志。

一条来自巴基斯坦的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项目名称:盲童导航拐杖**

>**开发者:拉希德中学机器人社(成员平均年龄14岁)**

>**核心组件:拆解自三台废弃X3-Pro的超声波传感器**

>**备注:已帮助7名视障学生独立上下学。我们没有工厂,但我们有手,有网,有希望。**

林正阳点了“点赞”按钮,顺手转发给了所有核心团队成员,附言只有一句:

>“我们的技术,终于活成了它该有的样子。”

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001号公路”第二季正式启动。这一次,路线横跨中亚五国,终点设在咸海干涸的湖床上。主题是:“在荒芜之地种下绿意”。

十二名新学员中,有一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漠牧民女儿,她带来的问题是:“风沙总埋掉我们的水源标记,有没有办法让井口自己‘说话’?”

林正阳带领团队用回收材料制作了一套“智能地标系统”??以太阳能供电,内置湿度感应器和低频广播模块。每当地下水位变化或沙丘移动接近,装置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信号,骆驼都能识别。

当地老人听完演示后,眼含热泪地说:“祖先靠星星找路,我们靠骆驼记忆,现在,我们的井也会喊人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套系统很快被哈萨克斯坦草原牧民改造用于监测雪崩风险,又被蒙古国牧民用来追踪迁徙羊群。短短三个月,衍生出六个不同版本,全部上传至“共联网”共享平台。

而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千辆老兵复兴计划”迎来了里程碑时刻??第一万辆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交通工具上路运行。为此,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技术归还仪式”,将一辆由废品组装而成的电动巴士郑重交还给最初捐赠车辆的社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