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庙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深秋已至,甜柿挂枝头,一盏盏似灯笼,映红半边天。

崔蘅在屋外搭了个更大的炉子,炉上热酒,炉下烤番薯,崔家门口每天都围着许多大人小孩,生意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红火。丽娘给店小二涨了工钱,还盘算着再请一个人来帮衬。

旁人听丽娘说这些都是崔蘅的主意,皆惊叹不已,夸崔蘅聪慧,还有的已经起了心思,要给她说媒。

丽娘一一搪塞过去,只言自家女儿还小。

崔蘅倒不知道有许多人惦记上来她,她在自家的酒房中正琢磨着怎么酿出更醇厚的酒。

毕竟现在崔家的生意能好起来靠的是经营,这法子瞒不住,其他人也能如此。若真想将酒馆开好,还得靠好酒。

她记得赵檐十分喜爱饮一种酒,那酒原只是安阳特产,因特殊原因被他赐名定胜,供天子专享。

后来宫中专设御酒司,崔蘅随着赵檐前去看过定胜的酿制过程,与普通的酒无异,只是原料有些特殊。

安阳位于大周西北,是周朝与异族土地接壤的地方。

以朝山为界,朝山北是以游牧为生的各部落领土,草野无垠,雪山连绵,堪称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朝南便是周朝土地,虽也多山,却四季分明,较宜人居住。

定胜酒便是取朝山雪水与最优良的稻谷、麦子与豌豆为原料,在冬日初春与冬季开酿,制出酒曲放置一段时间后入窖,在甑桶中蒸馏,掐头去尾取中间,酿出的酒口感醇绵,香气扑鼻。

民间酒馆酿酒的方法倒不会出错,只是在用料与火候上不会太精准,很多酒馆为了省时,还会直接拿酒头卖。

崔家的酒皆由丽娘一手酿制,酿制手法与崔蘅在宫中看到的一般无二,只是苦于没有好料好窖与好水,酒也只能称中上。

去哪里弄来好原料呢?

崔蘅一直想到晚饭端上桌,也没什么头绪。

今日崔显和谢令闻没有回来用饭,书院正为择鱼宴忙碌,没过几天便要休沐了,近日他们回来的也晚。

母女二人刚拿起筷子,便听外头有人喊,说崔家托人来送东西了。

来的是一个拉着牛车的汉子,交给丽娘一筐菘菜和一筐荠菜,还有零散的几个鸡蛋鸭蛋,外加一条黑鱼。

“陈娘子托我给捎过来的,说这些菜给娘子尝个鲜,鸡蛋和鱼便给小娘子补补身体。”

丽娘给汉子端了碗水,又道了谢后才将人送走。

陈娘便是崔家大嫂,马上崔安便要来他们家住了,陈娘约莫是觉得不好意思麻烦丽娘与崔显,便送来这些吃食作谢。

不说别的,只这一筐荠菜都要起早贪黑挖很久。

“你婶娘多好一个人,偏生嫁到崔家。”丽娘拎着手里沉甸甸的鱼,轻声叹了口气。

“婶娘好,就堂兄最讨厌。”

崔蘅扒拉着碗,想起从前婶娘来府城办事时,总会顺道来崔家送些东西,还会给她买糖,虽然那些糖她往往吃不到,都会被堂兄偷偷抢走。

菘菜上还带着新鲜泥土,崔蘅转头问:“阿娘,咱们家有地吗?”

“咱们家在村子里有一块地,地下全是石头,拿锄头砸都砸不动。”

丽娘说起这个就来气。

当初崔老太拗不过崔显非要娶她,在她进门后摆起老太君的架子,每日都要寻个由头骂一骂她。

崔显见不得她受委屈,便主动提出分家。崔老太二话不说,将山脚下荒废的地分给了他们,崔显因此看透母亲的偏心,散尽积蓄带丽娘搬进府城。

“阿蘅问这个做什么?”

崔蘅把自己的想法挑挑拣拣和丽娘说了。

“阿蘅的意思是咱们自己种粮食?可我们没有地,买一块也要很多钱。”

崔蘅点了点头,“所以只能另外想法子。咱们家向来是去铺子里买,里面总会掺着发潮和陈旧的粮食。与其如此,不若我们自己绕过这些铺子自己去收,一来能保证粮食品质,二来也可绕过中间商,省些成本。”

丽娘沉吟片刻后望向崔蘅:“从前咱们家只挣些辛苦钱,你这是想将咱们家酒馆做大?”

“对,既要做就做大,挣了钱后我们就可以买地自己种粮食,如此一来不仅能供自家酒馆,也可卖给其他收粮食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