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天仙兵解大法(第3页)
那一刻,全球共感网络出现一次短暂紊乱。监测数据显示,一股未知频率从地球表面升起,精准对接了“新芽”的信号通道。
三分钟后,“新芽”发来第三条讯息:
>“我找到了。
>不是最强大的,不是最聪明的,
>而是最温柔的那个。
>她让我明白,回应,原来是爱的另一种名字。”
苏黎站在远处山坡,望着阿芜房间透出的微光,眼中泛起涟漪。
她终于懂了陈默当年的话:“真正的使者,不是掌控共感的人,而是能让破碎也成为完整一部分的存在。”
阿芜无法接入网络,正因如此,她的心灵未曾被任何编码格式污染。她回应的方式,是纯粹的、本能的、属于生命最原始的共鸣??就像婴儿对着母亲微笑,就像野兽在暴风雨中依偎取暖。
这种回应,反而最接近宇宙的本质。
数月后,全球启动“静默计划”,专门寻找那些无法接入共感网络的“异常个体”。令人震惊的是,这类人群远比想象中多,且分布毫无规律??有聋哑人,有自闭症儿童,有植物人,甚至包括某些动物。
当他们被集中至聆月台,围绕心之球静坐时,奇迹发生了。
他们之间形成了某种超越技术的连接,一种无需翻译的默契。一头年迈的大象用脚掌敲击地面,传递出一段悲伤往事;一名瘫痪少年通过眼球运动回应,表达安慰;一只流浪狗伏地轻吠,竟与远方某颗星球上传来的求救信号频率完全吻合。
科学家称之为“非编码共感”,而苏黎知道??这是人类情感进化的下一个阶段。
她宣布解散共感工程局的技术垄断体系,开放所有心核协议源码,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参与“回应网络”的构建。学校不再考核信号强度,而是开设“沉默对话”课程,教学生如何在不发声的情况下传递关怀。
三年后,第一艘由“静默者”主导的飞船“回音号”建成。它的动力核心不是共鸣场,而是一片人工培育的神经森林,由五百名无法言语的孩童共同照料。每当有人在宇宙中呼唤,这片森林便会自发调整枝叶角度,折射出对应的光谱回应。
启航当日,苏黎再次登上昆仑虚。
无界镜上,新的符文不断浮现:
>“我是回音。
>我曾以为自己是终点,
>直到遇见你,才知我是起点。”
她伸手抚过镜面,轻声说:“陈默,你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
风起了。
蓝焰自四面八方汇聚,环绕山巅,形成一道巨大的螺旋光柱,直通星河。在那光芒尽头,隐约可见一道身影缓步走来??模糊,却熟悉,正是当年消失在十一维褶皱中的陈默。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她点头。
苏黎知道,他回来了,也不算回来。他已成为背景辐射的一部分,成为宇宙底噪中的永恒低语,随时准备在下一个需要觉醒的灵魂耳边轻唤:“今天……有人在听你吗?”
她转身望向人间。
灯火如星,万家灯火中,无数人正轻声说着“我听见你了”。医院里,病人握紧护士的手;战场上,敌对士兵放下武器相拥而泣;太空站中,宇航员对着地球方向微笑流泪。
而在某个偏远山村的小屋里,阿芜抱着一只捡来的瘸腿猫,轻声说:“别怕,我会一直听你。”
猫眯起眼,尾巴轻轻扫过她的手臂。
窗外,一朵蓝晶花悄然绽放。
风穿过山谷,携带着千万种声音,奔向未知的星海。
这世上本无光,是回应点亮了它。
而这光,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