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第2页)
姚三春叹口气,“刘婶子,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在我眼里,嫁妹子就如同嫁女儿,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您别见怪!”
刘媒婆摆手,“那哪能呢?你对自己妹子,那真是没话说!”说话时还竖起大拇指,“只是我还要多说一句,许成这个条件真不错,你要是多犹豫,我就怕他被别人看上啦!”
姚三春笑着点头,道:“我知道了,不过这事我还得征求我妹妹的想法,毕竟是她自己的日子。”
刘媒婆大概知道姚三春的想法,于是点头:“当然。”
刘媒婆离开后,姚三春去姚小莲屋子里找她,然后便将刘媒婆介绍那人情况都一股脑说了。
“……条件是这样,但是我还是觉得他家兄弟姐妹太多,虽然刘媒婆说得好听,但我就是怕许家事太多,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万一没选好,以后就受罪了!”
姚小莲却笑着安抚她,道:“姐,按照你这样挑选,还不知道挑到啥时候!我有爹娘这样的父母,不介意的能有几个人?所以我对未来夫家的要求没变过,能吃饱穿暖过日子就行。如果他家父母兄弟都是和善人,那我自然也开心。但是我不强求,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家乡想嫁出去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要嫁到外地。姐,刘媒婆今日介绍的,我觉得很不错!真的!”
姚三春听姚小莲这么点大的孩子不知在劝她还是劝自己,说着过于懂事甚至于残酷的事实,她心里一阵心酸难受。
姚小莲强打精神,好笑道:“姐,许成都分出来过了,条件真的不差啊,你干嘛这个样子?”
姚三春怎么好意思让小孩子姚小莲想尽办法安慰自己,便尽量收拾好心情,道:“既然你觉得还行,左右我跟你姐夫想出去游玩,便顺便去牛头镇逛一圈!”
毕竟是媒婆的嘴,三分能说成六分,六分便说成九分,她当然不能全然相信,还是亲眼所见更靠谱!
姚小莲知道姚三春说的游玩是假,替她把关才是真,可是这一路山高水长,真正能为她做到这一步的人又有几个呢?
这一刻,姚小莲甚至有流泪的冲动,父不父,母不母,但是姐对她是百分百真心!
下午姚三春跟宋平生就在家收拾东西,准备出远门的行礼干粮这些,因为邻省牛头镇距离相当远,不做好准备可不行!
而当宋茂山意外得知二房儿媳妇为嫁妹子鞍前马后,似是有了苗头,他表面没什么,心里却有些急,因为宋婉儿也该找人家了,可是他到现在都没找到最合适的人家!
【作者有话要说】
写着写着睡着了┑( ̄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朱砂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2章
姚三春宋平生一路向北,冷意逐渐明显,路上甚至还遇到下小冰雹和大风的天气,一路过来并不安稳顺利。
且去往牛头镇这一路并非全是坦途,沿途还需经过几处无人的荒野,所以夫妻俩有两晚是在野外度过。
晚上在荒郊野外睡觉,点燃一堆柴火,烤上一只野兔、野鸡、野鱼,再来一瓶烈酒,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可惜这只是武侠片里才会出现的情景,实际上他们两口子哪里有这样的闲情雅致?
宋平生要给媳妇儿守夜,姚三春处于陌生的环境只能半睡半醒,第二日醒来,他俩便顶着一对傲人的夫妻同款黑眼圈。
连续颠簸八天之久,眼见屁股都快颠成大饼状,夫妻俩终于到达牛头镇上!
牛头镇和瓦沟镇差不多,镇上算热闹,也有好几家打尖住店的客栈,姚三春两口子在客栈好好休整半天,第二日早上跟客栈伙计打听卖烧饼的吃食小摊,成功打听到老许烧饼的所在位置。
到达老许烧饼摊的时,前来买烧饼的顾客不算少,全是冲着这股麦面的清香味而来。
姚三春跟宋平生站在一旁观望了一会儿,这许家卖的烧饼不仅有在烧饼炉子里烤的,还有一种是一口大锅里装满了黑色石子,饼子埋在石子中间被烤熟,烤出来的饼子凹凸不平,但是受热更均匀,看起来很脆的样子。
食摊上,一对老夫妻一个卖饼收钱,另一个负责贴饼,还有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不停地揉面,一家三口人忙得手一刻不得歇。
生意忙归忙,但是三个人对待客人都是客客气气,脸上一直带笑,时不时跟顾客搭两句,看起来脾气都不错。
待客人少了些,杨氏见姚三春两口子还在那站着,眼巴巴望着他们家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烧饼,便笑着招呼道:“二位面生的很,想来肯定没尝过我家的老许烧饼!”说着将新鲜的烧饼掰开分为两半,放在两人方向,“婶子请你们尝个鲜,要是觉得好吃就买几个,要是哪里不符合口味也可以跟婶子说,我们老许烧饼就是这样才能一做就做二十多年的!来,快趁热吃,呵呵……”
杨氏做这么多年生意,当然有眼力见,眼前这两位年轻夫妻一看穿着便知道不是啥穷苦人家,买几个饼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人家更没往瓦沟镇女方家人那边,毕竟是两个省份,地方太远了,并且来这边还要花不少钱哩!
姚三春两口子不是扭捏人,道了声谢后各自吃起半块烧饼来,还别说,这烧饼还挺好吃!
所以吃完后,姚三春跟着花八文钱买了四个烧饼,杨氏还特意询问他们的口味,然后再推荐他们买哪几种烧饼,而不是一股脑地乱来,如此看来,杨氏做生意还是挺有章法。
不过许家并没有准备桌椅,所以姚三春夫妻便拿着饼去隔壁卖粥的小摊上坐下,一面喝粥吃烧饼,一面注意老许烧饼摊的动向。
就他们一早上的观察,许家这一早上生意不错,大概卖了有几百烧饼,按理说应该赚了不少,就是不知道许家爹娘身上怎么还有不少补丁,且夫妻俩人偏瘦,精神头一般,看样子有些苍老。
中间老许烧饼摊没什么客人,就听杨氏跟老她头子许高地说话。
“老头子,累没累着,待会我来贴饼,你来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