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30140(第1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绮华边说边拨弄着算盘:“麦子的价格也不会便宜,物以稀为贵,此地的麦价恐怕不会低于米价,且士兵们不可能只吃米面,加上蔬菜、肉食,所需银钱会比粮食开销更多。”

听到这番话,赫宛宜已经头疼不已,与陆从南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写着同一个字——“逃”。

唯有游骥还勉强能耐着性子听下去。

绮华继续说道:“衣食住行,住的问题先暂且不提,除了吃的,还有穿和行,衣裳是必不可少的。神武军每日操练,浑身大汗,衣服磨损严重,年年都得更换,还不能只有一身,得有换洗的……”

第136章

至于行,指的是神武军现有的马匹,在大梁朝,马昂贵稀少,即便雁萧关手中的大多是老弱马匹,壮马少之又少,也得精心照料。

雁萧关听得两眼发花,绮华说的一串数字,他左耳进右耳出。

直到最后,绮华道:“……林林总总算下来,仅是最基本的开销,每年就需要近二十万贯。”

陆从南惊得目瞪口呆,声音都不自觉拔高:“多、多少?”

二十万贯——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当然,这也是因着他受雁萧关影响,平日并不多在乎钱。

以往雁萧关花钱大手大脚,从不把钱财放在心上,可如今绮华一口一个钱,还抛出这么个庞大的数字,连他也忍不住心慌起来。

虽说赫宛宜将赫家数代人积累的银财全部带了来,但雁萧关总不能真去用一个小姑娘的傍身钱。

至于他从天都带来的银钱,确实还剩不少,可坐吃山空总不是长远之计,还是得有来钱的法子。

绮华补了句:“这些还没算上王府的开销。”

即便雁萧关平日大大咧咧,不在乎王爷排场,可也不能太过随意,免得被人看低了去。

可任雁萧关再怎么着急,他终究不是做生意的料,即便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赚钱的好法子,只能暂时按下。

不过,其他方面倒是进展得异常顺利。

且不说神武军,流民们干活时简直是拼上了性命。

他们远离故土,从家乡流亡到大梁,一路漂泊,居无定所如无根浮萍,不知哪天就没了命。如今却不一样了,在这里,他们就要重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又怎会不拼命?

况且雁萧关也没让他们白辛苦,不仅每日提供充足的饮食,还许下承诺:开垦出来的土地,流民可分得一半,前三年免税,三年之后也只需上缴三成赋税。

流民们此前从未听过如此低的税额,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一想到开垦出来的土地有一半都归自己,就连走路还不利索的小娃娃,干起活来都劲头十足。

紧赶慢赶之下,靠近营地的山上,树林变成了一片片土地。

尽管已入冬,开垦出的土地却没有闲置。天都时,神武军军田收获的麦子被雁萧关一路带来了赢州。原本他是想着能将这些麦子充作行路的干粮,没想到一路走来,每到一处城镇都能购置到所需物资,这些麦子便一直留存着,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神武军收获的麦子,颗粒比其他普通小麦更为饱满,握在手中,单看一眼就让人满心欢喜,这般优质的粮种在别处可不好寻。

交南地处大梁朝最南端,气候比其他地方更为温暖,即便在此时种下麦粒,勉强也能赶上农时。

神武军又连日连夜赶制好了肥料。

新开垦出的田地,即便已将树根清理运走,可山地本就地势崎岖,碎石遍布,看着实在不像是能高产的良田。

但有了肥料就不同了,只要施足底肥,大家一起顶着高难度开垦出半边山地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

就这样,在赢州本地官员和豪族没有上门干涉,雁萧关也并未主动理会他们的情况下,土地顺利开垦完毕,王府宅邸与流民的简舍也已落成,就连地里种下的小麦,也不疾不徐地冒出了新芽。

时光流转,转眼便到了年底,而后又翻过了一个年头。

为了不耽误各项事务进度,这年的年节没有大操大办,但也没有敷衍了事,近万人齐聚,无论做什么都热热闹闹。

瑞宁还联合了一众能掐会算的人,选出了一个吉日——一月二十三日,定为雁萧关搬进王府的日子。

也不知是不是运气使然,到了这天,竟是万里无云,太阳早早便升了起来,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天还未大亮,瑞宁便进房,小心翼翼地服侍着雁萧关穿好了王爷的冕服。

大梁王爷冕服为玄衣纁裳,玄为天色,纁是地色,象征天地之色。上面精心绣制着九章纹样,日月星辰高悬,山龙华虫栩栩如生,宗彝藻火各有其韵,搭配着三色交织的三彩绶带,庄重华贵之气尽显。[注]

佩玉垂坠在袍角,随着步伐轻晃。

雁萧关平日极少作如此庄重打扮,四季常着一身劲衣,性格随和,常与手下们打成一片。此刻这般郑重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竟让大家下意识屏住呼吸,一时鸦雀无声。

不过,这肃穆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

主要是雁萧关没了耐心,起初还听着瑞宁的安排,可转念一想,连搬家日子都不是按规矩选出来的,何必搞得这么紧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