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确立社会教育视导制度(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8]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59]许公鉴:《民众学校的改造问题》,载《教育与民众》,第5卷10期,1934。

[60]甘豫源、武宝琛:《民众学校之社会化》,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2期,1931。

[61]黄裳:《民众学校招生暨留生问题研究》,92~98页,广州,国立中山大学,1935。

[62]许公鉴:《本院实验民众学校二十年度第一学期之实验方案》,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3期,1931。

[63]周德之:《评商务印书馆“识字课本”》,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5期,1931。

[64]沈百英:《对于周德之先生评“识字课本”的说明》,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7期,1931。

[65]甘导伯:《民众学校课程论》,载《教育与民众》,第1卷1期,1929。

[66]《决议案全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54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67]冯国华:《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3期,1932。

[68]《决议案全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53~55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69]李邦权:《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的前前后后》,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1期,1932。

[70]《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47~48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1]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2]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3]表格说明:民众学校初级班最初期读作写应混合,并注重铅笔练习,嗣后仍可混合教学,互相联络,但书写宜逐渐注重;高级班读作写虽分别,仍应互相联络,必要时,仍得混合教学,书写宜侧重毛笔。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4]《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52~53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5。

[75]钟灵秀:《草拟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经过》,载《民众教育通讯》,第4卷6期,1934。

[76]赵冀良:《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5卷10期,1934。

[77]储志:《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之种种》,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8]《社务报告民校课程标准准令试用》,载《社友通讯》,第3卷10期,1935。

[79]《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载《教育部公报》,第7卷13、14期合刊,1935。

[80]钮长震:《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实验报告》,载《民教通讯》,第2卷9期,1936。

[81]林宗礼:《部颁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之研究实验》,载《教育与民众》,第8卷2期,1936。

[82]该馆特别声明:试用教育部颁《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办法,分为直接实验和辅导推广两种,希望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力与财力,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但因环境、经济人员种种不同的关系,未能完全遵照规定的各科选材标准,例如国语科在直接实验的民众学校里采用本馆自编的《初级山东农民读本》和庄泽宣编的《人人读》,在辅导推广的民众学校里,多用定县平教会出版的《农民千字课》和本馆自编的《初级合作读本》。上列各书的内容除《人人读》注重趣味教材外,其他多以介绍公民常识为主旨,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用意是一致的。此外,如体育科因试用各校多是夜班晚课,且无多余时间,除学习一点国术外,普通体操未能充分实行。

[83]樊月培、朱智贤:《试用部颁民校课程标准草案的意见》,载《山东民众教育月刊》,第7卷6期,1936。

[84]《民教情报教育部民教消息汇志修正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载《教育与民众》,第8卷6期,1937。

[85]教育部:《社会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4~6页,重庆,商务印书馆,1940。

[86]赵冕:《社会教育行政》,145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87]陈礼江:《民众教育》,441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88]李云亭:《民众教育馆概论》,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8期,1931。

[89]周佛海:《各县农教馆实施二十一年度最低标准工作之总检查》,载《江苏教育》,第2卷12期,1933。

[90]夏承枫:《殷鉴不远》,载《山东民众教育月刊》,第4卷1期,1933。

[91]实际数据只有47县,除江宁县社教机关因旱灾奉县政府命令停办外,其他尚有泰兴、六合、句容、金坛、溧水、高淳、昆山、沛县、邳县、东海、泗阳、宝应、沭阳13县,始终未见一机关填寄表格。

[92]当时统计者按照“每具一项经历作一个人计”标准来统计民众教育馆馆长、馆员经历,由于一些人员经历复杂,如句容县立民众教育馆馆长曾前后担任县立中学校长、县党部委员,这种计算标准导致表5-3和表5-4样本总人数有所差异。但从总体来说,基本还是可以反映出江苏省各县立民众教育馆职员的学历、经历概况。整理自宗秉新:《江苏的民众教育馆》,载《民众教育通讯》,第3卷6期,1933。

[93]陈礼江:《本院民教人才训练之理论与实际》,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6期,1935。

[94]古楳:《民众教育新动向》,25页,上海,中华书局,1946。

[95]赵冕:《社会教育行政》,180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96]董渭川:《我之盲人瞎马的教育生涯》,载《文化与教育》,第108、109期合刊,1936。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