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精忠报国(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而门外,王川已经不会说话了。

原来,余天策本就是县令的门生,怪不得他总敢和岳父对着干,人家背景雄厚啊!

与此同时,王川也感觉到不曾感受过的耻辱。

他几年前就成为秀才,一直想当县令的门生,参加了一次烟花文会,又参加了三次端午诗会,每次都是名落孙山。

而最不露脸的余天策,竟然早就是县令大人的门生了!

那之前的炫耀……

原来,小丑竟然是他自己!

没脸再看下去了,也没心情再看下去了,王川自嘲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县学大院。

酒过三巡,就是最重要的环节,选人进县府书房读书。

余天策直接“保送”,县府书房还有两个名额,众位今科秀才,眼中都露出了光芒,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然而,小道消息并不准确。

或许是曾钰故意摆刀,并没有出诗词题,而是让教谕给每个秀才发了一张纸、一根铅笔,叫他们写策论。

策论的题目,如何增加县中读书人的数量,让百姓快速识字。

县令、县丞、教谕作主考官,三日后公布成绩,前两名,才能获取进入县府书房读书的资格。

时间为一个时辰,点到即止。

这道题,可真是难住了在场的秀才们。

众人纷纷皱眉,一时间表情全都凝重了起来,因为,所有人都不想放弃成为县令门生的机会。

无论是县令,还是长安刺史,乃至雍良道节度使,包括朝中大臣,几乎人人都有门生。

看似跟随自己学习,实则,也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学子们,需要官吏的名望铺路,需要学他们的知识。

而官吏,需要这些门生给出五花八门的建议,从中找出最好的意见,来处理遇到的难题。

打个比喻,门生和官吏的关系,就好比朝堂上大臣和皇帝有关系,一面是为了生存、前程,一面是为了谏言、献策。

这时,曾钰看向十八个门生,还有正在思考的余天策:“你们也跟着想想,有什么办法,跟着大家一起写策论。”

余天策接过纸笔,微微皱眉。

诗词还好说,搬后世东西一顿抄就行,可要让他提建议,还真的有些为难他了。

怎么样,才能让文盲快速识字呢?

忽然,余天策瞪大了眼。

有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