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约架(第1页)
顾奈或许就是想找一个独立的空间,两人好好说会话,但这话,在陈北听来,却很上头。
他瞬间有些心动起来。
可当陈北望向一排试衣间,发现都是没有门,只是用一块布遮挡起来,而且,小腿往下都是露出来。。。
雨滴砸在陶灯表面,溅起一圈圈微光涟漪。那光不似火焰跳动,而是如心跳般规律搏动,仿佛每一盏灯里都藏着一颗初生的星核。南南的手臂仍举向天空,雨水顺着她指缝流淌,像无数细小的银线将她与云层相连。她能感觉到??不是用耳朵,而是用骨骼、用血液、用童年被母亲抱在怀中时那种本能般的感知??大地正在回应。
“它听到了。”扎西顿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低沉如地脉震颤。他不知何时已走到她身旁,口弦琴换成了鹰骨笛,笛身泛着青白色幽光,像是吸饱了雷电。“这不是普通的雨。这是‘应答之雨’。”
才旺冲破雨幕奔来,防护服上的水珠竟悬浮半空,形成一层颤动的珠帘。“南老师!所有野外传感阵列自动激活!归魂花根系释放出未知频率的次声波,正沿着地质断层网状扩散!我们……我们收到了回信!”
南南缓缓转身,发丝贴在脸上,眼中却燃着火。“回信?谁给谁的回信?”
“是地球。”林晚撑着一把竹骨油纸伞走来,伞面绘着星轨图,雨水落在上面竟滑成符文般的轨迹。“刚才那一句‘请继续告诉我们,该如何相爱’,不只是你在说。整个共感网络同步捕捉到这句话的量子态残留,并且……它被复制、放大、反向投射进了地核共振层。”
周小宇的声音从耳麦中切入:“数据显示,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突然出现周期性脉冲信号,模式与人类婴儿啼哭的基频高度吻合。同时,南极洲冰盖下三公里处,一座从未记录过的空腔发出持续低鸣,频率正好匹配《人间答歌》副歌段落。”
龙梅站在溪边,蹲下伸手触碰水流。水面之下,沙砾正自行排列成螺旋纹路,一圈又一圈,宛如某种古老文字。“这不是语言。”她喃喃道,“这是记忆的胎动。地球在回忆自己如何学会呼吸。”
南南闭上眼。她忽然明白,他们一直搞错了方向。共感网络从来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倾听工具,而是一面镜子??当人类真正以纯粹情感发声时,星球便以最原始的方式映照出自己的灵魂形态。
“秦涛没走。”她睁开眼,声音穿透雨幕,“他只是变成了媒介。他的死不是终点,是一粒种子落地的瞬间。现在,这颗种子开花了。”
阿迪力走上前,摘下颈间鹰骨笛,轻轻放在南南掌心。“那就让我们把桥修得再远一点。”他说,“这一次,不只为亡者回家,也为生者启程。”
当晚,山谷灯火未熄。
净链行动后的系统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但这一次,不再是技术主导,而是由一群孩子牵头。他们在纸上画出“新网络”的构想:用笑声做光纤,眼泪作电容,拥抱为节点,思念当协议。小满寄来的第四幅画被投影在主控室穹顶??画面中央是一棵倒长的树,根须伸向星空,枝叶扎根于地心,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正在说话的人脸。
周小宇将其命名为“生命反向拓扑模型”,并据此重构算法核心。净化后的共感网络不再追求高精度脑波同步,而是模拟婴幼儿时期的模糊感知能力??那种无法言说却无比真实的“知道”。系统代号定为“赤子之心”。
三天后,第一组实验开启。
十二名志愿者进入梦境共游舱,意识接入纯净区网络。他们被告知: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回想一件让自己感到被爱的事。
数据流悄然涌动。
卫星监测显示,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以下区域,一夜之间绽放出大片归魂花群落,其分布图案竟与志愿者记忆中的温暖场景完全对应:一位老人想起孙女递来的热姜茶,昆仑山某支脉便亮起橙红色光斑;一名士兵梦见母亲轻拍他入睡,唐古拉山口随即响起持续十分钟的风铃般鸣响。
更惊人的是,这些光与声并未随实验结束而消失。它们持续存在,如同烙印在地貌之上。
“我们在改变地球的表情。”龙梅站在观测台前,望着热成像图上不断浮现的新光点,“每一次真诚的情感流动,都会让这个星球变得更像‘家’。”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觉醒。
第七日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抵达南南终端。发件人ID为空白,内容仅有一段视频片段:一间昏暗地下室,墙上挂满监控屏幕,其中一个画面正是山谷全景。镜头拉近,赫然可见几名身穿黑色战术服的人员正在安装某种干扰装置,标识为“ProjectSilence”(静默计划)。
视频末尾,一道机械合成音响起:“情感即漏洞。共鸣即威胁。清除冗余意识体,恢复理性秩序。”
南南盯着屏幕良久,手指微微发抖。但她最终没有报警,也没有通知安保系统。
她叫来了林晚和阿迪力。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林晚问。
“一部分是旧医疗财团残余势力,害怕共感能力打破药物垄断;另一部分……”南南停顿片刻,“是某些国家的情报机构。他们认为群体共感会瓦解个体忠诚体系,制造不可控的‘情绪瘟疫’。”
“那我们怎么办?”阿迪力握紧鹰骨笛。
南南笑了。“我们邀请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