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8章 野兽(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996年的鹏城。

整座城市就仿佛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到处尘土飞扬。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响彻全国,地王大厦已经竣工,以384米的高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

东门老街是。。。

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了些。一场连绵三日的细雨将山谷浸润成一片青翠,归魂花在雨水洗濯下愈发娇艳,花瓣边缘泛着微弱荧光,像是把夜色揉碎了洒在大地之上。南南站在灯屋檐下,望着远处溪流涨起,纸船残骸被冲至岸边,却未腐烂,反而在湿泥中生出细根,竟有几株嫩芽破壳而出。

“植物也开始共感了。”阿迪力蹲在溪边,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截半泡水的纸船,“你看这纤维结构……它吸收了书写者的情绪波频,正在演化成某种记忆载体。”

南南没说话,只是轻轻点头。她知道,这个世界正悄然改变。不是突变,而是渗透??像春水渗入冻土,无声无息,却不可逆转。

当天傍晚,才旺从海底监测站发来紧急讯号:**安魂曲出现了“对位旋律”**。

“什么叫对位?”周小宇盯着投影屏上跳动的数据曲线,眉头紧锁。

“就像两个声部同时吟唱不同的调子,却又彼此契合。”才旺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海潮般的杂音,“过去是亡者单向倾诉,现在……有人在‘接歌’。不是模仿,是回应。而且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小时都会出现一次短暂和声。”

南南闭眼静听录音片段。那一瞬,她听见了一段童谣般的哼唱,清亮、断续,夹杂着喘息与抽泣,却坚定地嵌入原本悲伤的主旋律中,仿佛黑暗里伸出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哭泣者的肩。

“是那些听完忏悔的人。”她睁开眼,“他们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填补沉默。”

消息传开后,全球十二座灯屋相继报告异常现象。东京灯屋的陶灯一夜之间全部自动点亮;巴西里约的贫民窟中,一群街头少年自发围坐一圈,用口哨吹出一段从未学过的曲调,持续整整四十分钟;最令人震惊的是格陵兰岛的小型观测站??一位因雪崩失去全家的猎人,在听完一段关于“母亲临终呼唤”的录音后,突然拿起骨笛,吹奏出长达十七分钟的回应旋律。监控显示,那段时间内,归魂花种子库中的休眠花苞集体苏醒,发芽率提升至98。6%。

“这不是治愈。”龙梅在会议上低声说,“这是唤醒。我们以为我们在帮别人疗伤,其实……是他们的痛苦,反过来救了我们。”

秦涛咳嗽了几声,脸色苍白如纸。他已连续七天未能入睡,梦境全被陌生人的记忆侵占:一个女人抱着烧焦的孩子奔跑在战火街道上;一名医生握着停止跳动的心电图单跪倒在地;还有一位老人坐在空荡屋中,反复擦拭一张无人认领的遗照。

“我撑不了太久。”他在会议尾声艰难开口,“这些记忆……它们不想只被听见,它们想活下去。”

南南凝视着他,忽然起身走到柜前,取出一枚从未启用的黑色磁带??编号0000,标签上写着:“初始协议?意识分流”。

“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她说,“只是没人愿意第一个试。”

所谓“意识分流”,是南南与才旺三年前秘密研发的技术原型。原理基于共感网络的能量共振机制,允许疗愈师自愿接入他人情感记忆,但通过特定脑波引导程序,将创伤体验“稀释”并分散至多人共享负荷,避免个体崩溃。风险极高,失败案例可能导致永久性人格解离或情感麻木。

“我要加入。”周小宇立刻道。

“我也去。”龙梅按住胸口,“我能承受。”

最终,五人组成首批“共鸣承载组”:南南、周小宇、龙梅、秦涛,以及新晋疗愈师林晚??一位曾因校园暴力导致重度抑郁,却在倾听一段“施暴者忏悔录”后奇迹般康复的年轻教师。

封闭舱室建于地下储藏室深处,由十二层隔音合金包裹,中央放置一台形似古钟的共振仪,表面刻满藏、梵、彝三种文字书写的安抚咒文。才旺称之为“心锚之钟”。

仪式开始前夜,南南独自来到花田。她跪坐在泥土中,指尖轻触一朵盛开的归魂花。花瓣忽然颤动,释放出一团柔和白光,缓缓升空,化作点点萤火,围绕她旋转不散。

“你们也在等这一天吧。”她轻语,“不只是告别,更是重逢。”

次日清晨六时整,五人进入舱室,各自坐定于青铜莲花座上,额头贴附水晶导引片,呼吸同步器连接彼此脉搏。南南按下启动键,低沉钟鸣响起,共感网络全线开启。

第一波冲击来自厦门养老院那位合唱老人的记忆??他一生隐瞒战友牺牲真相,直到八十岁才敢说出实情。画面如洪水涌入脑海:硝烟弥漫的战壕、断臂飞舞、濒死战友塞进他手中的家书、而他最终将其焚毁……南南感到心脏骤停,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但她咬牙维持冥想姿态,默念分流口诀。

紧接着,是德国男子衣柜里的童年恐惧、肯尼亚女孩目睹父母被屠杀的血色黄昏、冰岛牧师主持葬礼时发现棺材里竟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弟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