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具现1號念能电池重逢莫老五师徒(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接下来的几日,小林在日常训练与电流充能之外,一边等待解析进度,一边將精力集中在“独立念气存储结构”的研究上。

他先从暗位面模型中提取已解析的外形、构造、材质等物质信息,再对照解析录的用途说明反覆观摩、记忆细节,这一切都是为设备的具现化做的前置铺垫。

靠著解析录的辅助,他还能將信息模型拆至最小零件级別:

逐个摸清每个单元的构造、熟悉材料组分,待细节吃透后,再重新將所有零件拼装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念气存储结构”。

这种“拆解—重组”的可视化操作,成了他修炼具现化念能力的最大帮手;

这个过程就像使用人体標本进行解剖学研究一样,他对结构的熟悉程度也在一次次拆解与重组中逐步提升。

待对“独立念气存储结构”的构成足够熟悉后,小林开始从单个零件逐一实体具现化:

先完成所有零件的基础具现,再反覆拼接、拆解、重装,这个过程就像反覆进行枪枝拆装训练,直到能在瞬间將整体拆成零件,又能在瞬间將零件组装成整体,这一步修炼才算完成。

小林先將练习用的具现零件取消具现、还原为念气,然后转入零件材质的深度研究。

解析录对现实物质的解析已达原子级別,虽念气具现化无法復刻原子级精度,但这让小林能精准掌握零件材质(如合金)的核心:

不仅能明確主要组分,更能吃透其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等)与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最重要是能够理清“某个零件选用该材质是利用其哪些性能实现功能”的这一关键逻辑。

吃透这些后,小林先具现一套材质性能与模型完全一致的零件;

接著让解析录依据零件功能需求微调材料组分,设计出5套优化方案,性能提升幅度分別为2%、4%、6%、8%、10%。

他逐一具现这些优化零件,最终不仅得到一套“原装版独立念气存储结构”,还收穫5套性能梯度优化的结构零件。

至此,材质研究修行算是完成。

修炼隨即进入整体结构具现的进阶阶段:

这次小林不再像之前那样先具现所有零件再组装,而是按照组装顺序:

具现第一个零件后,他紧接著具现第二个零件,后者刚完成具现,便已与前者处於组装完成的状態。

待这一步熟练后,他进一步尝试同时具现2-3个零件,再逐步过渡到按功能区整体具现,最终实现“一次性具现整个结构”。

整个过程像“升级打怪”般层层推进,也让他找回了穿越前做实验的熟悉感。

至此时间才过去2天,回顾此次全程,能有如此高效的效率,核心离不开三重关键优势:

解析录对暗位面信息模型的可视化拆解,帮他省去大量想像时间;

超级基因对大脑的初步开发,提升了他的理解与操作效率;

以上叠加他曾作为研究员的逻辑思维,让他在“具现现实物质”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若后续条件允许,即便具现“贫者的蔷薇”这类复杂造物,也並非不可能。

此时,解析录已完成了“独立念气存储结构+高利用率驱动模块”的技术原理解析:

独立念气存储结构:涵盖念气高效吸收技术、念气压缩能级跃迁原理、高能念气稳定存储技术、高能念气状態分析、高能念气高效分解平稳释放技术、存储容量动態监测技术等;

高利用率驱动模块:包含念气平稳输送技术、念气精准调控分配模块、念气驱动做功转化技术、念气损耗回收补偿技术、过载保护限流技术、能耗数据反馈技术等。

小林先提取“独立念气存储结构”的技术理论研读,结合解析录分析难点,很快掌握了原理。

他对具现的原装结构进行测试:多次快速充能、放能,结构运行完全正常,功能与原版一致,证明具现化精准度达標。

隨后,他用解析录给出的“零件优化配比方案”,將5套优化零件逐一替换组装,再重复充能放能试验,最终得到一套稳定的优化结构。

为方便使用,也是藉此建立储能功能的心理暗示,稳固具现化效果,小林对该结构进行封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