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新人入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也罢,新人愿意自带兵刃入职,正好省了库中物资,好事,好事。”

韩捕头趁机道:“汪少府,今日要將靖边寺刺客的审讯结果呈报给县令了。那刺客骨头很硬,怎么打都不说,要不让赫连兄弟也参与审讯?他与那伙人交过手,兴许能问出些咱们看不出的门道来。”

审案是刑房的职责,但捕快们也经常协审。陈县令既有言所有人须配合汪县尉查案,汪县尉便全压给经验丰富的韩捕头。

汪县尉肃然道:“朝廷命官被刺杀,何等严重!此乃惊天大案,岂是一个新人能参与的。”

韩捕头只得道:“我看赫连兄弟是个閒不住的人,汪少府还是安排些事情给他的好,不然会闷出病来。”

汪县尉被韩捕头一点,醒悟过来,暗想这浑小子又臭又硬,是个闯祸精,必须弄点棘手但又不重要的差事缠住他,以防给自己惹麻烦。

他便从案头一堆卷宗里抽出两本,扔给赫连道:“这两桩案子,都闹腾了一个多月了,大年三十的还差点打起来,交给你办吧。”

赫连贞一接过来一看,一本上面写著:

“城南静心茶坊钱掌柜,状告石氏铁匠铺,噪音扰民,屡禁不止,恳请县尊大人明断。”

另一本写著:“城东七里坡陈阿三喊冤,称祖坟被刨,求县尊大人惩治肇事者。”

看样子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市井之爭。

赫连贞一放下卷宗道:“我想去审何铁山。”他对东山炭场的除夕血案还耿耿於怀。

汪县尉把脸一沉道:“荒唐!哪有白役新人自己挑活乾的?何况你是炭场案的当事人之一,按例避嫌,无权参审!”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汪少府,大老爷有话。”

只见陈县令的书童陈砚走进来,將县令的批条交给汪县尉:

“大老爷说,赫连贞一入职捕房后,可自由查阅所有卷宗,自行择案查办,请县尉及捕房所有人等给与方便,不得阻挠。”

陈砚的声音不大,在汪县尉的耳中却似一道惊雷炸响。他木然接过批条,脸上表情好似吞了只苍蝇一般。

赫连贞一不去理他,转身问道:“韩捕头,雁门城里谁是最好的铁匠?”

“城南石铁匠啊,何铁山以前还是他学徒呢,”韩捕头忽然想起来什么,指著赫连刚才放下的卷宗道,“喏,那个静心茶坊告的噪音扰民,就是告他。”

赫连心中一动,又拿起那份卷宗,问道:“他也是铁椎帮的?”

“不,他是正经人,手艺远近闻名,雁门军械司都要请他打造军器,整个代州的簇铁箭头只有他们铺子能做,就是脾气又臭又硬,铁椎帮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赫连听了心中有数。他在靖边寺注意到那个被擒刺客所使的飞爪式样別致,做工精良,因此想找高手工匠鑑定一下来歷。

他拿著卷宗冲汪县尉晃了晃:“这个案子很有趣,交给我了,剩下那件你自己查吧。”

他转身就往外走,汪县尉气急败坏地叫道:“等等,陆洵!你俩一起去。”

陆洵道:“是,如何办案,还请少府示下。”

赫连懒得理会,大步往外走,然而他那敏锐的耳力还是清晰地捕捉到汪县尉压低的声音:

“唔……茶坊的客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儘快还他们清净,呃……石铁匠脾气大,也不能得罪……总之要秉公处理,一碗水端平……还有,这小子爱闯祸,你看住他,別让他乱来,不能给我捅篓子,案子不重要……”

他出了县衙,陆洵在后面大呼小叫地赶上来:

“赫连兄,这宗案子我先前看过卷宗,虽是调解,但程序不能乱。根据《大虞户律·息讼令》第三款第七条,我等需先去户房,调出钱掌柜和石铁匠的户籍档案,了解当事人背景。再去拜访街坊四邻,录下至少三份无利益相关的旁证。最后再將两人带回衙门,分別审问,再请刑房书吏商议……赫连兄,赫连兄,等等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