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瓦舍勾栏(第2页)
这个或许能成?
正琢磨著生意经,前头人群微微一阵骚动,像水流一样分开条道。
几个穿绸裹缎的年轻公子哥,摇著扇子,有说有笑地走过来。
周围人都下意识地往边上蹭了蹭,让开地方。
为首那个,脸皮白净,穿戴最阔气,眼神儿有点飘,看人带著股不爱搭理的劲儿。
旁边有人小声嘀咕:“嘖,周衙內又来了!准是奔清音阁那位去的……”
徐长青一听就明白,这是碰上权二代了。
他立马把头一低,身子一侧,完美融入吃瓜群眾背景板,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穿越到古代,最烦的就是和紈絝子弟交际!
一不留神,就能把你打死餵狗。
那周衙內果然没留意他,跟朋友嘻嘻哈哈地就往最里头那个掛著清音阁牌子的雅致棚子去了。
徐长青鬆口气,也溜溜达达跟过去。
这清音阁就是不一样!
外边吵翻天,这里头却用屏风纱帘隔出一片清静地,还点著好闻的香。
坐著的也多是些穿长衫的读书人或者体面商人。
他猫著腰找了个靠后的角落坐下。
刚好听到环佩叮噹,一个穿著素雅裙子的姑娘上台,微微一福,也没多话,拨弄琴弦就唱了起来。
那嗓子清亮亮,软绵绵,像小鉤子似的,挠得人心里痒痒。
徐长青这大老粗也听住了。
这就是古代的天后级巨星现场啊!
一曲唱完,满堂叫好。
阁中管事笑语盈盈地出来道:
“诸位官人相公,师师姑娘近日偶得半闕好词,只是苦无下闋,难以成曲。今日悬於此,若有高人能续得佳句,姑娘愿亲自敬酒三杯,以为酬谢。”
说罢,有小婢掛出一幅宣纸,上书一行清秀却略带悵惘的字跡: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师师?”
徐长青心中一动,莫非是那位名动京师的李师师?
阁中顿时议论纷纷,不少自詡才子的文人墨客蹙眉苦思,跃跃欲试。
然而续了几句,要么格律不合,要么意境不搭,皆难以与上闋的深邃幽怨匹配。
连那周衙內也憋了几句,被他朋友笑著打断,弄得他脸上有点掛不住!
李师师坐於帘后,虽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到那份淡淡的失望。
徐长青看著那半闕词,心中却是巨震!
这不是欧阳修的《蝶恋》吗?
哦,是了!
此时欧阳修应该早已作古,但词作未必流传得尽人皆知,或是李师师偶然所得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