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7章 整合 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汇丰银行主席办公室内。

沈弼将一份文件轻轻推到茶几对面。

“陈生,这是最终的交易方案。

汇丰持有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四的和黄普通股,作价六亿四千万港币。

考虑到金额巨大,我们参考了。。。

暴雨过后,空气里浮着湿漉漉的泥土味。陈秉文站在永宁里老宅的地基前,手中捧着那卷胶片的复制品,指尖轻轻抚过照片上外公与林秀英的身影。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他肩头溅起细小的水花,但他仿佛毫无察觉。奠基仪式刚结束,人群散去,只留下几面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远处,施工队正准备封存地窖原址,将G-01眠盒永久安放于混凝土核心。

“你知道吗?”小林不知何时走到他身后,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吞没,“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外婆坐在糖水铺门口,手里摇着蒲扇,对我笑。她说:‘别怕记不住,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我们就一直活着。’”

陈秉文缓缓点头,没有回头。“我也梦见过她一次。不是小时候的模样,而是老了,白发苍苍,穿着那件蓝布衫,站在共感林深处。她没说话,只是把一勺红豆沙递给我,说:‘甜度刚好。’”

小林轻笑了一声,眼眶却红了。“你说……这些梦,是巧合,还是共感网络已经开始影响潜意识?就像南极那段DNA一样,记忆是不是也能穿越时间,藏在某种我们还没理解的介质里?”

“或许。”陈秉文终于转过身,目光沉静如深潭,“又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穿越’。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不过是人心在不同频率上的振动。当我们足够专注地呼唤一个人,整个宇宙都会帮我们调频。”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来自深圳的紧急通讯??那位曾因女儿作文而苏醒的老妇人,病情突然恶化,医生说撑不过今晚。她的女儿哭着请求:“妈妈临走前,只想再听一遍《月光光》,能不能……让驿站为她唱一次?”

陈秉文立刻拨通小满电话,安排启动“夜灯协议”。这是萤火驿站最新设立的应急机制:当某位关联者生命垂危时,系统可自动激活其最亲近之人的眠盒,并通过共感林进行低频共振,试图建立最后一刻的情感连接。

当晚十一点十七分,全港十一区的萤火苗同步亮起,微光如星河倒悬。深圳病房内,心电监护仪的曲线已趋于平直,但就在那一瞬,仪器忽然捕捉到一次异常波动??持续0。6秒的心跳回升。与此同时,床边录音笔自动开启,录下一段模糊却清晰可辨的哼唱:

“月光光,照地堂……”

音色苍老,却是年轻时的声线。

女儿跪在床前,泪流满面。她翻出母亲珍藏多年的日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写着:“今天,我听见阿妹在唱童谣。她还是那么爱跑调,可真好听啊。”

阿妹,是她五岁夭折的妹妹。

第二天清晨,陈秉文收到一份加密文件,来自国家档案馆特批通道。文件标题为《华南游击队地下交通线补录名单(1948-1949)》。其中明确记载:“林秀英,女,护士,籍贯广东顺德,经核实确于1949年3月在港九地区协助转运青霉素三箱,因战局突变未能完成交接,然其情报传递行为对后续营救行动起到关键作用。追授‘隐蔽战线贡献勋章’(追认)。”

他盯着屏幕良久,最终将这份电子证书打印出来,放入一个素色信封,寄往那位中山装老人的住址。

三天后,老人亲自登门。这一次,他带来了妻子生前最爱用的铜锅,锅底刻着“仁心济世”四字。他颤抖着手将锅交给陈秉文:“她说,这口锅熬过最难的日子,也煮过最甜的汤圆。如果有一天真相大白,就让它继续传下去。”

陈秉文接过铜锅,郑重点头。“我会用它,煮第一锅纪念糖水,在纪念馆开馆那天。”

老人离开后,小林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出事了。G-08号眠盒,就是那个考上师范大学的女孩,她的数据出现分裂现象。”

“什么意思?”

“她的原始录音仍在,但系统检测到另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音频信号,频率偏移0。3赫兹,像是……副本。”小林调出波形图,“更奇怪的是,这个副本正在缓慢扩散,已经感染了周边七个节点。就像病毒,但不是破坏性的,反而在增强共感反应强度。”

陈秉文眉头紧锁。“会不会是有人工智能在学习并模仿真实情感模式?”

“不排除。”小林顿了顿,“但我们查了所有接入记录,没有任何外部入侵痕迹。它……像是自己长出来的。”

两人沉默对视,忽然意识到一种可能:**情感本身,是否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

当晚,陈秉文独自进入共感林。夜风拂动,三百余棵萤火苗轻轻摇曳,光影在地上织成流动的文字。他走到G-08所在的位置,蹲下身,轻声道:“是你吗?你在回应什么人?”

树叶忽然沙沙作响,叶片翻转,拼出一行字:

**“我想让更多人相信,光真的存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