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正当理由(第1页)
“听说了吗?天子来荆州了?”
“听说了吗?天子来荆州找美妇了!”
“听说了吗?天子来荆州选妃了!就要漂亮女人!最好是生过孩子的漂亮女人!”
“……”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
晨光初露,邺城宫墙之上霜气未散。袁尚立于城楼,目光越过残破的护城河,望向漳水对岸那片连绵军帐??袁谭的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旗上“诛胡复汉”四字如刀刻斧凿。他手中紧攥着田丰遗表,纸页已被汗水浸得发皱,边缘撕裂处露出几行血迹般的朱批:“宁予南朝一尺土,不资北虏一寸地。”
身后脚步轻响,甄宓披着素色薄氅缓步登台,面色仍显憔悴,却比昨夜多了几分清明。“陛下,金陵来的密使到了。”她低声说道,“已在偏殿等候。”
袁尚闭目片刻,喉头滚动,终是吐出一句:“宣。”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宦官跪伏于廊下,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封缄的帛书,双手呈上。袁尚接过,指尖微微颤抖。火漆印纹是一只展翅金乌??那是刘邈亲署诏书才有的标记。
他缓缓启封,展开细读。内容不过寥寥数行:
>“朕闻河北困厄,百姓倒悬,心甚痛之。袁氏虽有愆尤,然皆汉室枝叶。若能去帝号,归节钺,率众南迁,朕愿以列侯礼待之,保全宗庙祭祀。另遣大军十万,即日北上‘调停’内乱,肃清胡患。望速决断,勿使生灵久陷水火。”
落款赫然是:大赵天子刘邈。
袁尚读罢,久久不语,只将帛书递与甄宓。她看完后,眼中有泪光闪动,轻声道:“这是活路。”
“活路?”袁尚冷笑一声,“去帝号,交兵权,举族南迁……这不是归汉,是亡国。我袁家三代经营河北,到头来竟要像个降臣一样,跪着求一口饭吃?”
“可您还有别的选择吗?”甄宓反问,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针,“呼厨泉三日后便要攻城,袁谭虎视眈眈,而我们连一支能战之军都凑不出来。高览的边军尚未回援,梁习在并州自顾不暇,邺城守军不满八千,粮草仅够半月。陛下,这不是尊严之争,是生死之关。”
袁尚仰头望天,云层厚重,不见日影。他忽然想起少年时父亲袁绍曾带他登临易京高台,指着北方草原说:“胡人如犬羊,可用而不可信。制之以力,怀之以恩,方可为我所用。”可如今呢?那些他曾视为爪牙的胡酋,如今已在他家门口架起攻城梯。
“朕不甘心……”他喃喃道,“二十年前,我随父征乌桓,破鲜卑,何等威风!那时天下诸侯莫敢正视河北一眼。如今,孤城一座,四面皆敌,连一个老臣都要靠南人收留才能安葬!”
甄宓握住他的手:“正因为曾有过辉煌,才更该明白何时该退。先主败走官渡,尚能保全基业;项羽不肯过江,终刎乌江。陛下若执意死守虚名,只怕明日百姓就要拿您的尸骨去换胡人的粮食了。”
袁尚浑身一震,猛地转头看向她。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急促鼓声??西门报警!
二人疾步赶至西城墙,只见十里之外烟尘滚滚,数千骑兵奔腾而来,旗帜杂乱,既有匈奴狼头纛,也有乌桓赤羽幡。为首一将身披黑甲,手持双刃弯刀,正是南匈奴左贤王去卑!
“去卑亲至!”守将惊呼,“他们不是还在谈判吗?为何突然来攻!”
袁尚咬牙切齿:“谈什么判?呼厨泉根本就没打算谈!这是要趁我内外交困之际,一举灭国!”
甄宓急道:“快召诸将议事!立刻发出南迁令!不能再等了!”
袁尚点头,当即下令鸣钟聚臣。
正殿之内,群臣神色惶然。审配脸色铁青,手中玉笏几乎折断;辛评额头冷汗直流,频频望向南方;逄纪则低头不语,似已认命。
“诸位。”袁尚坐于龙座,声音沉稳,“金陵使者已至,刘邈允我归降,保全宗祀。今胡骑压境,逆弟逼城,孤决意纳土归汉,去帝号,奉正朔,率百官百姓南迁。”
满殿哗然。
“不可!”审配猛然站起,“陛下乃河北共主,岂能向南朝俯首称臣?纵使战死,也当死守社稷!”
“那你告诉我,拿什么守?”袁尚冷冷看他,“拿空仓里的老鼠,还是拿百姓的骨头去填壕沟?你口口声声忠义,可曾想过城破之后,妇孺将遭何等凌辱?”
审配哑口无言。
田丰已死,无人再敢正面抗辩。
唯有辛评颤声道:“陛下……若此时南迁,民心必溃。沿途恐遭劫掠,万一行至中途被胡骑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