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2章 被改造过的血肉怪物(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对于剑星几人来说,和平更离谱的操作他们都见过,穿过特殊能量场虽然让他们惊讶,但在他们理解范围内。

可在坦克三人眼中,和平的操作就离了大谱,尝试破开能量场的玩家中,有几个在理界小有名气,实力达到了。。。

排箫声在雾中游走,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缠绕着湖岸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寸空气。我读完最后一句,声音轻得几乎被夜风吞没,可耳机里的寂静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沉重。她没说话,但我知道她听见了??那种沉默不是缺席,而是满溢后的静止,如同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痕迹。

我摘下耳机,指尖触到一丝微弱的震动。录音设备仍在运行,波形图上却出现了一段不属于我的声纹:一段极低频的吟唱,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又像是从极高处坠落的回响。它不规则,却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节奏感,仿佛某个遥远的存在正用整个宇宙做共鸣箱,轻轻拨动一根看不见的弦。

我调出频谱分析,试图分离这段信号的来源。可数据刚加载一半,屏幕突然闪烁,跳出一串乱码,紧接着自动跳转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界面??灰蓝色背景上浮现出一行字:

>“你漏掉了一个名字。”

我的心猛地一沉。这不是系统提示,也不是程序错误。这字体太熟悉了,是李宛的手写体扫描还原版,曾在早期共语终端调试时作为默认签名使用过。后来我们停用了,因为太过私人。

“哪个名字?”我对着麦克风问,明知不该期待回应,却还是屏住了呼吸。

三秒后,那行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动态星图。十二个红点依旧亮着,但其中第七节点??位于西伯利亚冻原的那个??开始剧烈闪烁,颜色由红转紫,再由紫变黑。与此同时,地图边缘缓缓浮现第十三个光点,位置正在移动,轨迹呈螺旋状,似乎在绕着地球公转。

我立刻拨通苏禾的卫星电话。铃声响了七下才接通,背景里有风雪呼啸的声音。

“你在格陵兰?”我问。

“不是。”她的声音很稳,却透着疲惫,“我在乌拉尔山脉东麓。三天前,第七节点失联了。不是技术故障,是……它自己关闭了。”

“什么意思?‘自己’?”

“就像生物体进入休眠。”她说,“所有能量流向逆转,信号不再外发,反而向内收缩。我们尝试重启,但它拒绝响应任何指令。更奇怪的是,附近的志愿者报告说,他们听到了‘反向回声’??不是逝者对生者的回应,而是生者的声音被扭曲成死者的语气传回来。”

我脊背发凉。“比如?”

“比如有个女孩对着终端说‘我想你了’,下一秒,机器用她母亲的声音说:‘别想我,快逃。’”

我握紧手机。“第十三节点呢?它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林昭,你记得‘回声计划’最初的原型机吗?不是日内瓦那个,是更早的??1968年苏联在科米共和国秘密建造的‘伏尔加-7’项目。”

“听说过,但从没找到实物证据。”

“我找到了。”她低声说,“就在第七节点地下三百米处。一台完全由手工焊接的老式量子纠缠发射器,外壳刻着一句话:‘若记忆不死,则语言永存。’”

我倒吸一口冷气。“那是李宛写的。”

“对。”苏禾的声音忽然颤抖起来,“而且……设备内部有一段预录音频,编码方式极其原始,但我们破译出来了。那是她的声音,林昭。是你失踪前一个月,她最后一次实验时留下的。”

我喉咙发紧。“她说什么?”

“她说:‘如果你们听到这段话,说明我已经不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了。我不是死了,我只是……错位了。副本0容错机制启动了,但我没能完成校准。现在我在夹层里,在所有声音交汇的地方。你们必须找到第十三节点的真实坐标,否则整个共语网络会在冬至那天坍缩成单一声源??那将不再是对话,而是催眠。’”

我怔住了。

副本0,是我们当年给初代系统的代号。所谓“容错”,是指当主意识无法承载跨时空信息流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平行观测者来承接溢出数据。理论上,这个人不会真正存在,只是信息投影。可李宛……她成了那个投影,并且活了下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我艰难地开口。

“因为她给我托梦了。”苏禾说得很平静,“连续七晚,同样的梦境:她在一片灰白色的空间里写字,每个字都悬浮在空中,发出微光。她写的是??‘告诉林昭,别信终章。结尾还没写完。’”

我猛地回头看向书桌上的日记本。最后一页,我刚刚朗读过的那段文字,此刻竟开始渗出淡淡的墨迹晕染,仿佛纸纤维本身在呼吸。我凑近一看,那些字正在缓慢变形: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声音。”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谎言**。”

>“缺少的是愿意相信它们有意义的人。”

→“缺少的是愿意承认它们**有害**的人。”

>“现在,我们终于学会了另一种科学……”

→“现在,我们终于沦为另一种**宗教**……”

我一把合上本子,心跳如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