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印度电影与雷伊(第1页)
第四节印度电影与雷伊
一、印度电影业
印度是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全印度拥有近100家电影制片厂,1。3万家电影院,500多种电影杂志,电影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耗资约30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印度不愧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影王国”和“东方好莱坞”。
1。印度电影特点
印度电影的发展与世界电影的发展同步。1896年7月7日孟买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影片。此后10年的印度影片以纪录片为主。1913年D。G。巴尔吉的《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是印度人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取材于印度神话故事,受到观众的欢迎。这部影片为印度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以后印度影片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因此,巴尔吉赢得了“印度电影之父”的赞誉。
早期印度电影从民族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中取材,成为印度电影的一个传统。它的缺陷是导致了以后印度电影回避现实、沉迷虚幻人生的创作特点。
印度电影从有声片产生以来,一直有载歌载舞的特点。有“一个明星,三个舞蹈,六首歌曲”的说法。歌舞是印度电影与世界其他电影的最显著区别,成为印度电影的民族化表征。当代,印度歌舞片或爱情神话片占影片总量的90%,观众主要是相对贫穷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歌舞片特色是由印度国情决定的。印度广大农村地区是电影的主要市场,印度人主要通行的语言有20多种,方言很多。歌舞片减少了普通观众看电影的语言障碍,成为印度观众观看电影的欣赏习惯。一般影片连歌带舞都在3小时左右。
50年代初,印度电影出现转折,它以《流浪者》为标志,不再是边唱边跳,而是表现严肃的社会话题。《流浪者》显示了印度电影新的风格和技术水平,影响了50年代中期的新电影。
50年代中期西孟加拉邦涌现出一批青年导演,他们举起“新电影”的旗帜,指出“电影不是低级水平的娱乐形式,而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手段”,强调“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室内布景和多拍外景,选择与人民密切相关的题材”。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萨蒂亚吉特·雷伊和姆里纳尔·森,雷伊导演的第一部“新电影”影片《道路之歌》(1955)向观众展示了孟加拉邦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获第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人权证书奖”和其他6项国际电影奖,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罕见的范例。雷伊的20多部影片绝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姆里纳尔·森的作品绝大多数表现印度社会的贫困、剥削、政治事件和阶级斗争。
2。印度电影制作中心
印度电影业在全国有三大制作中心:孟买(主要制作印地语电影)、加尔各答(制作孟加拉语电影)、马德拉斯(制作泰米尔语、卡那达语、塔鲁古语电影)。印度国内电影市场大,既满足了11亿印度人文化娱乐、调剂生活乃至逃避现实、打发时间的需要,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高额的利润和税收,电影业已经成为印度重要的支柱产业。
印度政府对电影业如同对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采取严格的保护政策,限制外国电影进口。有效地保护着本国的电影业市场。
宝莱坞(Bollywood)是孟买(旧称Bombay)电影制作中心的别名,位于孟买西郊。由于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城相似,又因孟买原来的英文名以字母B开头,印度人习惯将孟买电影城称为“宝莱坞”。宝莱坞用印地语拍电影,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40%以上能够欣赏印地语电影,所以印地语电影在印度全国发行。宝莱坞生产的影片占全国电影产量的14,并出口到南亚、非洲、中东和欧美国家。
印地语电影几乎都是歌舞片,一般每部电影有五六首歌。电影上映前,流行歌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还能够推动票房收入。目前流行的印地语电影类型,还是富家公子和贫苦姑娘的爱情故事,或者反之。娱乐是所有类型电影的基调,悲剧电影的数量已大大减少。中国电影观众所熟悉和倾倒的宝莱坞经典影片有《流浪者》《大篷车》《两亩地》《神象奇缘》等,以歌舞片居多。
3。《流浪者》
《流浪者》(Awara,1950)由拉兹·卡普尔自导自演。获得第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影片对传统歌舞片进行了革新,反映严肃的社会问题。强盗扎卡为了报复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永远是好人,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的血统论,让拉贡纳特抛弃妻子,并教唆他的儿子拉兹做了贼。拉兹爱上了童年好友丽达,不愿再做贼。他为了保护母亲杀死了扎卡,被捕入狱。丽达在法庭为拉兹辩护,严肃的社会问题以爱情剧表现。拉贡纳特的理论受到批判,良心受到谴责。
《流浪者》剧照
4。《大篷车》
《大篷车》(,1971)是宝莱坞最具代表性的歌舞片,纳西尔·胡赛因导演。富家女索妮因父亲被杀害而投靠大蓬车队过着流浪的生活。在大蓬车队吉普赛人的帮助下,索妮报了杀父之仇,与恋人莫翰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篷车》是一部惊险加歌舞的彩色影片,轻松欢快。影片开端的谋杀案悬念在结尾得到呼应,追杀索妮的凶手最终自掘坟墓。体现了歌舞片的惊险悬念。
影片穿插的8段歌舞都有源画面,直接由演员表演。印度歌舞片的表演环境大多是以自然为背景,本片8个歌舞场面中有4个发生在大篷车行进的路途上,场景以绿草和树木为背景,车辆当前景或中前景,乡间小路则成为远景的衬托。另外4个场面发生在简陋的仓库、营寨和乡间舞台上,没有艺术修饰,视觉层次感比较粗糙。
《大篷车》剧照
二、印度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
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Ray,1921—1992),印度电影导演,印度电影史上最受世界影坛推崇的大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