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第3页)
《托尼》剧照:命丧铁路桥
影片坚持使用现场同期录音,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声音相区别,也更加突出了让·雷诺阿电影的写实主义趋向。
3。《人面兽心》
《人面兽心》(TheHuma)根据左拉同名小说改编,又名《衣冠禽兽》,让·迦本主演。影片开端火车进站,从机车上看到从巴黎到勒阿弗尔港之间的沿途景色,具有纪录片的抒情性。主人公雅克是一个火车司机,他怀疑自己患上了酗酒遗传的精神病,几次有杀情人的冲动,但都被意识遏制了。让·迦本的精湛表演揭示了雅克内心的冲突,雅克本想杀死情人的丈夫,平息自己内心的冲突,却在举起刀的时候,杀死了情人。左拉认为这是雅克无法摆脱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自然主义思想。雷诺阿诗意地表现了这一思想,心理分析入木三分。
4。《大幻灭》
《大幻灭》(Grandeillusion)根据雷诺阿自己和战友班萨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亲身经历拍摄,是电影史上最早的越狱片,也是第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
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三名法国战俘在德国集中营越狱的故事。法国军官波迪奥与德军监狱长罗芬斯坦都是贵族出身,在狱中成为朋友。但在越狱时,波迪奥被罗芬斯坦击毙,两名法国战俘迈克和罗森塔尔在德国农妇的帮助下逃到瑞士。
《大幻灭》是第一部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经典反战片,在宣扬反战的崇尚自由和平的主题时,影片带有对不同阶级和不同文化阶层的矛盾心理和迷惘态度。通过纪录片式的朴素风格和真实准确的细节,既表现了战争期间不同国籍的军人们对和平时期保持友爱感情的向往,又反映了他们在国家、种族、宗教、社会、阶级等界限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阶级关系超越国家界限,有时种族关系超越社会阶层,有时友爱之情超过一切,有时爱国主义占据上风。法国军官波迪奥与德国监狱长罗芬斯坦同为贵族的阶级关系,远远超过波迪奥与平民出身的迈克的同胞关系;迈克对言语隔阂的德国农妇的好感,大大超过他与犹太资本家罗森塔尔的友情。
影片开端,法国军官波迪奥上尉与飞行员迈克中尉被德军俘虏,受到德军的友好招待,定下了本片宣扬人道主义的基调。德军以绅士风度接待被俘的法军,并向被击毙的法军飞行员致哀,超越敌我关系的阶级关系在席间表现出来。贵族与贵族攀谈,平民与平民聊天。
影片的第二个段落就是法国战俘在监狱里挖地道准备越狱,细节真实,具有纪录片风格,挖地道成为越狱片的经典桥段。
战俘在监狱开展娱乐活动,男扮女装表演节目,表现了法国人特有的幽默性格与乐观精神。战俘表演具有颠覆德军官方秩序,追求自由平等的狂欢化精神。战俘与监管者消除了敌我界限,这也是影片开端超越民族矛盾的人道思想的发展。在表现自由平等的演出里,法军收复失地的报道又激发起战俘的民族爱国心,他们唱起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影片有突出的阶级意识,波迪奥与监狱长共同的贵族身份使他们成为促膝谈心的朋友,表达共同反战的思想。德军监狱长罗芬斯坦浑身伤痕,脖子上还支撑着托架,他向战俘波迪奥讲述战争带来的不幸。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战争,影片让暂时的胜利者、最终的战败国德国反思战争的灾难,具有突出的反战意义。
《大幻灭》剧照:敌我友好
波迪奥在思想上与德军监狱长有共同语言,但在战时,他负有维护自己国家和部属的责任。他利用吹笛引开看守人员,赢得迈克两人越狱的时间。监狱长也因责任击毙了他。波迪奥为掩护部下逃跑而牺牲,临死前和监狱长谈话,两人达成和解,却感受到战争的困惑。两个敌对民族的贵族在病床前继续反思战争。这次是波迪奥谈他对战争的看法,回应前一次监狱长的谈话,影片叙事始终是实际的越狱活动与虚无的精神反思交叉进行。监狱长办公室窗台上种植了盆花,在两个贵族谈心时出现,波迪奥死后,监狱长剪断了花。花代表希望,代表生机,监狱没有希望,只有死亡,花不能在监狱生长。监狱长说:“在这里只有常青藤和荨麻才能生长。”
《大幻灭》剧照:反思战争
迈克和罗森塔尔越狱后历经艰辛,被德国农妇解救。反战是普通人共同的心愿,德国农妇的丈夫、兄弟都在战争中死亡,留下她和孩子,空餐桌是战争残酷、家破人亡的见证。农妇同情越狱的战犯,而不在乎他们属于哪一方,这是超越阶级、种族的人道主义良心。
影片多次用全景镜头表现这个临时家庭的和睦温馨,迈克与农妇结下深厚的友情,却不得不离开德国,继续逃亡,战争又给遭受苦难的人增加新的伤痛。空餐桌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女主人说,这是他们家唯一剩下的遗产。餐桌代表家庭,离别之际,女主人摆上了四个盘子,很快就人去盘空,剩下一个空餐桌和孤零零的孩子,这是对战争破坏家庭的无声控诉。
《大幻灭》剧照:临时家庭
迈克和罗森塔尔翻山越岭,逃到中立国瑞士,结束了被追捕的战俘生活。迈克第一次谈到他的理想是结束战争,和德国农妇生活在一起。罗森塔尔指出他的不现实,他们还会被派往前线,前路茫茫,犹如瑞士原野的大雪。战争带来自由、平等、友爱等理想的大幻灭,片名“幻灭”暗示所有的美好如同幻影。影片以最平常的越狱情节表现最凝重的反战主题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越狱的情节和对战争的反思依照情节发展的顺序,交替出现在影片中。
《大幻灭》的诗意表现在情节的整体安排和细节表现上。悼念敌方、抽象反思、监狱狂欢、爱国热情、吹笛掩护、农舍爱情、圣诞节、空餐桌、监狱盆花、瑞士大雪等都表现了影片的诗意,它与严酷的越狱行动相结合,构成了引人深思的诗意写实。
四、小结
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三杰雷内·克莱尔、马塞尔·卡尔内和让·雷诺阿,将诗意的抒情与写实相联系,重视细节的表现,表现了法国电影的本性和民族特性,为法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奠定了基础。
思考题
1。什么叫诗意现实主义?
2。分析《巴黎屋檐下》的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
3。雷诺阿的诗意与写实的电影风格特点是什么?
4。《托尼》怎样影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大幻灭》怎样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6。《大幻灭》的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