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长镜头理论的奠基者奥森威尔斯(第2页)
第三是景深镜头。景深与影像的深度感有关,常常指被摄对象焦点前后能够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也可以说是从镜头最近的景物到最远的景物之间能够看清楚的范围。《公民凯恩》的景深镜头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显示了画面纵深发展的张力。
凯恩与第二任妻子苏珊的关系也紧张,凯恩限制妻子的行动,苏珊被禁锢在家中玩拼图。凯恩与苏珊各自坐在客厅的对角说话,在画面上构成对角线上的全景深构图,表现了夫妻感情的裂缝。
《公民凯恩》剧照:夫妻关系对角线的景深构图
凯恩童年,母亲把他送给城里富人撒切尔,在屋里签署财产托管协议,凯恩在窗外玩雪球。摄影机通过打开的窗户拍摄室外,然后镜头回拉,出现屋内的三人,形成从屋里到屋外的长镜头与深焦距镜头的纵深透视,前景母亲签字,中景父亲观看,背景凯恩玩耍,形成全景深构图。
影片还别出心裁地运用景深。在遭遇婚姻失败的时候,凯恩沮丧地走出卧房,走廊的镜子映照出凯恩重叠的身影,形成新的景深镜头,暗示了他一生的多重性。
比较影片的景深与绘画的景深和对角线构图,两者如出一辙,例如俄国巡回画展派彼罗夫的《送葬》(1865)和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穿衣的玛哈》(1798—1805),都表现了对角线构图,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鞭笞基督》(1460)表现了画面的景深。影片景深从绘画景深发展而来,前者动态,后者静态,从中可以看到威尔斯从小热爱绘画、甚至想做流浪画家的想法对他的电影画面构图的影响,跨艺术的比较显示了威尔斯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片较少注重画面构图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公民凯恩》剧照:景深构图
绘画的对角线与景深构图
第四是长镜头。长镜头指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它再现了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具真实感。《公民凯恩》运用长镜头还在长镜头使用之初,威尔斯做了很多有创意的尝试,包括采用叠印和虚化镜头来连接前后镜头,以此展示完整的影像流程。比如影片开端,采用叠印连接切换,从城堡外进入室内,表现了长镜头效果。又如记者探访苏珊的段落,是升降机从夜总会的霓虹灯广告垂直升起,然后平推穿过广告和天窗玻璃再下降,借助闪电用一个虚化镜头进入夜总会室内。它采取的是投入式长镜头,从高空俯视进入室内,具有探寻奥秘的含义,也表现出苏珊的压抑与沮丧。
《公民凯恩》剧照:叠印连接长镜头效果
《公民凯恩》剧照:投入式长镜头
苏珊在芝加哥歌剧院演唱,影片采用上升式长镜头,摄影机慢慢升起,表现苏珊走调的声音朝上走。这个长镜头与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巴黎屋檐下》(1930)里歌声往上走的长镜头相似,所不同的是,威尔斯的长镜头更具戏剧性,两个工人在舞台上方的天桥上,居高临下地对苏珊的歌唱扮鬼脸,显然认为她不是唱歌的料。这个长镜头语言是始料未及的,充满谐趣。
《公民凯恩》剧照:上升式长镜头
第五是声音蒙太奇。凯恩竞选州长的段落是通过凯恩听苏珊唱歌,凯恩鼓掌,引入竞选会上听众的鼓掌,这一剪接形成声音蒙太奇。从私人场景到公共场景,从台上到台下,从特写、中景到全景,都靠掌声连接。
《公民凯恩》剧照:掌声剪辑
凯恩从儿童到成年是通过撒切尔圣诞快乐的祝福声转换,并与继承财产、投资报业相联系。撒切尔圣诞节口授给凯恩的信和读凯恩信的声音剪辑,完成了叙事时间的大幅度跳跃。
《公民凯恩》剧照:撒切尔声音剪辑
3。《公民凯恩》的世界意义
《公民凯恩》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它直接影响了美国电影的叙事结构,在叙事观念上启发了世界电影。巴赞评道:“我们用了一些篇幅谈论奥森·威尔斯的影片,那是因为这部影片的问世(1941)恰好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也因为这部影片打破了常规,因而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意义重大的一部作品。”[5]20世纪50—60年代法国掀起的新浪潮电影在精神上与《公民凯恩》有传承关系。
四、小结
威尔斯的电影在好莱坞电影中独树一帜。他向好莱坞的类型片挑战,表现了完全个性化的电影风格,在叙事模式、画面调度、电影语言和主题的开拓上都与众不同。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公民凯恩》里都有很好的表现。
思考题
1。什么是长镜头、景深概念?
2。威尔斯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3。分析《公民凯恩》的思想艺术特色。
4。比较《公民凯恩》与好莱坞类型片的差异。
[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203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语言的演进》,见《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67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3][法]安德烈·巴赞:《电影语言的演进》,见《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68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4]同上书,69页。
[5][法]安德烈·巴赞:《电影语言的演进》,见《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70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