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史浩文采(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史浩文采

南宋时期,哲学、文学与艺术都带有社会发展的特殊风采;理学是南宋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教育是南宋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市民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南宋时期与贵族情调不同的、新兴的、普适文化的勃兴,说明它已跻身于社会大文化的系统之中。史浩先后担任过县尉、教授等职,善以文化、教育来辅助行政。之后又任帝师,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史浩一生推荐了众多贤人,重视对于人才的栽培。他学识渊博,研究经学,文化成果卓著,一生著作甚丰,留传于世的有:

(一)文稿

史浩的文稿包括《尚书讲义》二十卷,《周礼·天官地官讲义》十四卷,《论语口义》二十卷,属于教材一类;《仙源类谱》《六书外集》并杂著二十卷,《峰真隐漫录》五十卷,《昌国遗稿》一卷等十余种一百二十多卷,属于各种论述,“实迹累累,笔难罄述”。现《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在天一阁有藏本。《永乐大典》中有史浩的著作,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论著并未保留下来。[1]清朝学者全祖望在《峰真隐漫录题词》中表彰“忠定深于经学”,说“其渊源不谬”,称赞史浩在任宰相期间,“自属贤者,有昌明理学之功,实为南宋培国脉”,而可惜旧史不能将其深厚文化功底予以阐述,以致失传。

(二)诗词

家谱中保存下来的有史浩的部分诗文。如:

《东湖雪夜行舟骂鬼》

朔风一夜吹寒雪,雪里青山变白发。

东湖兴尽泛扁舟,两岸芦花照天发。

篙工拔擢光陆离,一蓑好景渡头归。

忽惊波面渐幽晦,问讯归程船复退。

空岩有鬼鸣啾啾,鼓揖扬波如部队。

须臾天朗分西东,对岸村墟指顾中。

妖气孳形叱咤散,人家灯火犹朦胧。

呜呼山鬼尔何错,灭顶于余奚所作。

不能遂尔作祸衅,冷灸残杯图咀嚼。

我有长牋叩上真,我有健步飞如神,

请呼雷公起霹雳,割截汝辈为微尘。

呜呼山鬼听我语,从此逍遥自游止。

如斯揽括枉费力,生死由天不由汝。

全诗表现了史浩夜游东湖的心绪和不怕鬼、敢于骂鬼、与鬼斗争的气派,具有一定的唯物论观念。

(三)宋孝宗与史浩酬和诗

1178年(淳熙五年),宋孝宗曾赐《圣主得臣》《英杰论》《真隐诗》《晚曲宴诗》和《秘阁观图书诗》等诗给太师史浩,君臣二人还以诗相和唱。《长春花》就是1177年(淳熙四年)冬史浩再次辞相时皇帝赐给他的诗作,“以示眷留之意”(史浜之语)。之后,君臣之间“酬和至再”,确保子孙黎民悠永长久。史浩与孝宗皇帝的诗如:

宋孝宗御制《长春花》诗赐越忠定王

诗序:长春花虽艳而清,初冬亦盛开,不减春月。常以琴樽赏之。

草木逢春荣,三时歇芳蕊。

骚人应未识,岂独赋兰芷。

春去冬寂寥,何处寻红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