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以官为姓(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平王使史角往,鲁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说的是周平王东迁时,鲁国想僭用天子的郊庙之礼,未能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于是,周天子派史角前往制止。这样,史角就掌管了鲁国的历史,成为鲁史,鲁国的史氏也就成了这支正统队伍之一员。他们不仅在鲁国传播周王朝的文化传统,按此说法,他们还对墨家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僖公时,史官中有个史克,非常著名。他用《驷》《泮》内容来歌诵鲁君的功德,这就成为后来孔子删节《诗》三百篇的基本内容,鲁史也由此编写而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编写的《春秋》,还有左丘明等编写的《左传》等三传,这些历史书籍的流传都受到史氏的影响,这也是史官家族对于社会的贡献。

史过是周惠王和周襄王时期的周王室内史,对于神人沟通的方式非常熟悉。《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这样的记载: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明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

通过君臣之间对话,不仅让人了解了内史的职责,而且说明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并对于当时形势非常了解,事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验证。

史兴也是周襄王时期的内史。《国语·周语上》对于他的活动有记述:

襄王使太宰文及内史兴赐晋文公命,上卿逆于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年,设庭燎。及期,命于武官,设桑主,布几筵,太宰莅之,晋侯端委以入。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既毕,宾、享、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这是记载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史兴与太宰一起奉命参加晋文公即位典礼的情形,由此加强了周王室与晋文公的联系。四年之后,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军队,史兴又代表周王宣读了王的策命,表彰晋文公在建立霸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史苏是晋献公的史官。《国语·晋语一》中记载了史苏为晋献公占卜吉凶的故事:

晋献公准备讨伐骊戎,请史苏占卜吉凶。史苏说“胜而不吉”。战争结果,晋国不仅获胜,而且得到了骊戎进献的骊姬。在庆功会上,晋献公指责史苏的占卜不准确。史苏就对人说:今后,骊姬肯定会误晋国前途的。不出所料,不久,骊姬提出立自己所生的奚齐为晋国太子,排除原来的太子申、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后又杀了太子申,搞得晋国政局大乱。人们为此称赞史苏的预言和对于政治分析的正确。

史赵是晋国的一个史官,《左传》中记述了他的事迹。占卜是史官工作中一件常事。公元前486年(晋定公二十六年),史赵与史龟一起为赵鞅占卜有关伐宋救郑事,史龟认为“可以兴兵”,但“不能伐宋”;史赵则认为“不可救也”、“不可干也”,表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谨慎。

史墨也是晋国的史官,又称为史默或史黯,稍晚于史赵。作为史官,他更精于观察天象和星占之术。《左传》记载了史墨关于吴越争霸的事:

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这是史墨根据星象观察而做出的预言,吴越争霸初期,这一结论果然灵验。由此也可说明史墨对于当时政治形势分析得当。

史朝与史狗父子。史朝是卫献公时期的史官,是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史臣。《左传》中记载了一件相关的事情:卫襄公夫人无子,而嬖人却生有孟絷,名元。昭公七年的一天,史朝与孔成子做了一个同样的梦,都梦到要立元为继承人,两人见面一说都是同一件事,于是决定立元,是为卫灵公。可见史朝地位之重要。史狗也称史苟,是卫献公、卫襄公和卫灵公时期的史官。由于史朝在立卫灵公时有功,就把年龄相仿的儿子推荐给史灵公,为他服务。史苟办事认真,受到多方的青睐与好评,也使他成为活跃在卫国政坛上的一位大臣。

史又称作史鱼,是卫国的史官,也曾兼任祝官,即沟通神人、举行祭祀与祝祷时的主持人员。他在外交才能方面也颇有智慧,是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他可能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论语》中对于史有很好的评价。他是一个善于言辞,为官正直的人,《卫灵公》中有“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记述,保持了一个史官忠诚直谏的高贵品质。

综上所述,史氏家族出现了众多名闻天下的史官。此外,还有史嚣、史籀、史晨和史援等。虽然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继承顺序并不完全确切,但同属于一个家族是可以肯定的。秦汉以后,史官分成几个不同的支派,各以王史、太史、内史、南史、青史等不同名称名其家族。这时,史氏家族的史官遍布全国。

中国的姓、氏是比较复杂的,除有以官为姓等各种方法得姓者外,还有皇帝赐姓的,有少数民族汉化后改为汉姓的。例如,史姓中一支是从“史国”(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西南方一带)来的人称“史”姓,他们一度从属于唐朝管辖,人数不多;唐末少数民族中的突厥人可能受到影响也有姓史的,如史思明。追根溯源,史氏与别的姓氏不同,史氏以官为姓,是经过周成王册封的,史氏就是这一家族专用的,它的来源非常简单,但比较确切,也是经得起推敲的。

[1]《清光绪年续修藤下宗谱序》

[2]《尚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中都有注。

[3]《清康熙年会稽派谱原序》

[4]《礼记·玉藻》

[5]《清光绪年续修宗谱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