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3页)
小禾握住她的手:“你说完了。”
女孩哽咽:“嗯。”
“我在。”小禾轻声说。
那一夜,心屋亮着灯直到天明。七个人进来,七个都说出了从未告诉世人的事。临走时,每个人都领到一枚手工制作的蓝灰石子徽章??是小禾用河边捡来的矿石打磨而成,粗糙却温润。
第二天,村小学邀请她讲课。她没讲心理学理论,只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叫祥子的人,他什么法术都不会,也不会治病救人。但他有一个本事??他会听。
>他听乞丐讲梦,听囚犯忏悔,听母亲哭亡子,听孩子怕黑。
>最后,他把自己变成风,只为让更多人知道:
>说出来,就不会那么疼了。”
教室里很安静。下课铃响后,一个小男孩跑上来,塞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姐姐,我爸爸死了,但我其实很高兴,因为他总是打我和妈妈。我说出来是不是很坏?”
小禾蹲下身,直视他的眼睛:“不坏。你很勇敢。”
当晚,她把这张纸条埋在心屋门前,浇上一碗清水。第三日清晨,那里冒出一株水晶芽,叶片上浮现三个字:
>“谢谢你。”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女人悄悄前来。她们不说名字,只留下一句话、一件旧物、一滴眼泪。小禾从不追问,只记录、倾听、陪伴。三个月后,心屋扩建为三层小楼,墙上挂满照片??都是来访者自愿留下的笑脸。楼下设“倾听角”,每日开放十二小时,由培训合格的本地女性轮值。
某日暴雨倾盆,一个浑身湿透的女人冲进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她断断续续说出真相:十五年前,她被迫嫁人,婚后遭长期虐待,曾试图逃跑却被抓回打断肋骨。最痛的是,她生下一个女婴,因丈夫重男轻女,强行抱走扔进山沟。她以为孩子死了,昨夜却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名女大学生讲述类似经历,突然认出那孩子的胎记……
小禾紧紧抱住她:“你还活着,就有希望找到她。”
她们开始寻人。借助网络、媒体、公益组织,半年后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孤儿院找到那个女孩??如今已是医学院学生,正准备考研。母女相见那日,天空放晴,心屋门前的水晶芽一夜之间开出九朵花。
那一天,全球九个共鸣点同时检测到强烈“心频共振”。科学家无法解释,只能记录:频率稳定,波形柔和,与人类脑电波中的“安全感区间”高度吻合。
而在乌兰察布,新任院长??原图书馆主管李老师??宣布启动“千园计划”:未来十年,在全球一千个创伤高发区建立“梅园讲堂+心屋”复合站点。首批三十个选址已确定,涵盖战乱区、灾区、贫困村落、监狱周边。
启动仪式上,他站在钟楼下,举起一枚古老的蓝灰石心:
>“我们不传教,不施舍,不拯救。
>我们只提供一个空间,让你可以说出真相,
>和一个人,愿意说‘我在’。
>这就是修行。
>这就是光明。”
话音落下,风起,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千万人在低语。远处,一群鸟儿掠过天际,鸣声清越,正是当年那只麻雀的后代。
夜晚,小禾坐在心屋门前,仰望星空。春分刚过,天上又多了几颗星,微弱却执着。她轻声说:
>“院长爷爷,阿木叔叔,还有……祥子。
>
>我在这里。
>
>我也在听。”
风拂过耳畔,送来一句极轻的回答:
>“嗯,我们知道。”